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儒家故事 | 陈亮:婚姻传奇
发布日期: 2022-01-15 浏览次数:114 来源:《儒家故事》 作者:刘厚琴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其著作收在《陈亮集》(旧称《龙川文集》)中。《宋史》称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欢谈论兵略,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这样一个英俊豪迈、才气超人的人物,却一辈子蜷居于民间,几乎是以布衣之身终老一生。陈亮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青少年时期就有经略四方之志,他以抗金复国为已任,以布衣身份,曾五次上书孝宗,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中兴图强的主张,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因而遭到权贵的嫉恨,三次被捕入狱。怀着远大抱负,五十一岁的陈亮于绍熙四年(1193年)状元及第,在给宋光宗的《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中仍不忘抗金大业,发出了“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的壮语。翌年四月初八,病逝于赴任途中,享年五十二岁。陈亮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并对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十分不屑,讥讽他们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学术上卓著独到的见解,使陈亮成为朱熹理论上的对手,与朱熹进行了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陈亮这位被现代哲学史家称为中国“功利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的思想大师,其思想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全祖望等人的学术走向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婚姻缔结看重门当户对,而陈亮的婚姻却门不当户不对,是因为陈亮出众的才华被人赏识,因而其婚姻颇具传奇色彩。陈亮在年轻时代就已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资质和特有的聪明才智。十八九岁时,陈亮就有经略四方的豪情。他针对现实,考察古人用兵成败之道,写成《酌古论》,希望通过总结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寻求收复疆土的策略。《酌古论》是陈亮少年壮志的抒发,因为此论他一举成名,成为他真正步入社会结识名流的开端。陈亮从此得到婺州知州周葵的赏识,成为其座上宾,客居临安三年。这段时光成为陈亮生命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他不仅结交名流,增长见识,名声逐渐远播,最重要的是喜结良缘。

陈亮婚事的直接促成者是何恪。何恪,字茂恭,号南湖,人称“南湖绿发居士”,为义乌南湖名门望族何氏四世祖。何恪性好古,家有藏书万卷,博览群书,曾经上万言书及恢复十二策,但与朝论不合,为人可谓特立独行。何恪看了陈亮的《酌古论》,深感自己的政治观点与陈亮相吻合,说出了自己早就想说的话。他从婺州知州周葵那里得知了陈亮的经历,深感陈亮是位国士,将来必定会大有作为。有鉴于此,何恪力主把胞兄何恢的次女许配给陈亮。

陈亮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其曾祖父陈知元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跟随大将刘元庆,死于抗金战斗之中。陈亮的祖父、父亲均未做过官。父亲陈次尹刚成年即为全家生活而奔波。由于陈亮的家境并不富裕,何恪提议将二侄女嫁给陈亮,起初并没得到其兄何恢的同意,何家族人、亲戚也都认为门不当户不对,极力反对这门亲事。对此何恪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劝胞兄将次女许配给陈亮。1162年何恪赴江西永新县担任主簿与胞兄告别时,诚恳地说:“不要以资财为重,要以人品才华为上,决不可失去陈亮这个佳婿。”何恪担任永新主簿期间,也多次写信给胞兄何恢,力劝二侄女许配给陈亮。其兄虽仍然犹疑,但最终决定,宁肯将来女儿生活困苦,也不能违背弟弟的愿望。终于把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陈亮。

从陈亮自己的记述看,他的婚姻带有传奇色彩。当时陈亮是一介寒士,何恪的大侄女由他作媒嫁给同其一起考中进士的金华人唐仲义,而今何恪力劝何恢把次女嫁给陈亮,这使得陈亮深为感激。正是由于何恪的殷切期望,何恢才最终决定不管女儿以后日子怎么过,绝不能辜负胞弟的真挚情意。

乾道元年(1165年),陈亮二十三岁。这年春,义乌南湖何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陈亮与何恢次女举行婚礼。何恪参加了陈亮与二侄女的婚礼,对陈亮是赞不绝口。陈亮既未求婚,又无聘礼,就赴何府成婚,在那个年代是不可思议的。事实上,这也是何恪、何恢兄弟俩给陈亮的自信,鼓励其来日方长施展抱负。婚礼之后,何恢把女儿、女婿体面地送回到永康陈亮老家,传为佳话。

何恪英年早逝后,陈亮年年岁岁都到何恪墓前祭奠,“自省累公知人之明也”。后来陈亮状元及第,夫妻衣冠整齐地隆重祭奠何恪之墓。值此陈亮深切感谢何恪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