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老子三问
发布日期: 2021-08-09 浏览次数:99 来源:曲阜干部政德教育微信公 作者:王希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此可谓“老子三问”。在这里,老子向人们提出三个问题: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重要?生命和财货哪一个更贵重?得到和失去哪一个更有害?问题看似普通,实则值得深入玩味。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以其思想深邃、思维超迈、境界高远为后世景仰,其“无为”的思想、辩证的思维对人生处世、治国理政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老子三问”对当前党员干部涵养党性、修身立德也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当名利在前、财货在旁,一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之路。不妄取、不贪求的道理虽人人都懂,却不见得人人都能奉行。对党员干部来说,身边环绕的赞美、物质诱惑比普通人更多,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其他人得不到的利益。面对这样的情形,需要对照“老子三问”进行自我检视,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智慧,用实际行动回答好这三个问题。

所谓名利、财货和得失,从根本上来说,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好人生的“总钥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党员干部把稳人生之舵的根本。党员干部是经受马克思主义真理淬炼的人,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分析问题,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航向标,切实做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名利、财货要时刻保持警惕,慕虚名必处实祸,贪财货必触法纪。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长期自我砥砺,常常打磨这个“总钥匙”,使之与时俱进、与时常新。

做到“以财发身”,切莫“以身发财”。老子认为“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过于爱惜一些东西,必定会有重大的损耗,大量藏货必有更多的损失。老子的告诫阐明了一个深邃的道理,人人都想得到的财货、轻易得到的财货,必定会散去,如何对待财货与自身,才是党员干部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学》中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就是给老百姓带去利益,个人达到身心圆融,实现个人的价值。以身发财则只为了个人利益着想,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儒家早已指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聚则民散,民散则财聚。···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纵观古今历史,那些聚敛之人和巨贪大腐,有几人能真正享有聚敛的财货?几乎都会身败名裂,成为写进历史的笑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忘记了“不可兼得”的告诫,既想当官弄权,又想借此大肆敛财,结果必是受到人民的审判。

看淡个人得失,追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个人的得失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宗旨理念。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在很多时候,容易忽略国家、民族、社会这些宏大的叙事和主题,而更容易强调个人的利益得失。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原子化的发展,个人主义容易获得拥趸,但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个人的言行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的人看到国家的力量、制度的力量,这些都离不开党员干部这个特殊的群体。正是有许多的党员干部舍弃个人利益,主动奉献牺牲,才取得了抗疫的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样如此。在国家利益、社会安全、民族发展面前,个人必须主动融入,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站在今天的我们回望百年,可以看到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不顾个人利益,选择牺牲自我,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百年后再回望今天,我们能够和那些先辈们一样,不计个人得失,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吗?

“老子三问”看似平常,实则值得深思。每个人都要面对名利、财货的诱惑和得失的考量,如何抉择是人生的一大课题。老子给出的解决方法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样才“可以长久”。对党员干部来说,既要知个人正当利益之足,又要知理论学习之不足、为人民服务境界之不足;既要在党纪国法面前知止,又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面前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