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孔子君子之道的形而上学
发布日期: 2021-07-29 浏览次数:130 来源:《孔子文化》 作者:杨希
一、《周易》乾坤两卦是孔子内圣外王君子之道的思想根源

 

(一)乾坤两卦表达年月日规律的时空运动及其天文背景

易学界流传的常识认定《周易》是“世历三古,人更三圣”而成,伏羲画八卦,周文王将八卦推演为64卦,“孔子著十翼,阐经述哲理”,是孔子从占卜书中揭示出天地人生命“阴阳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宇宙道德律原理。伏羲八卦全称是“伏羲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图”或“伏羲先天八卦图”。孔子在《易•系辞传》中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或“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在年规律圆转框架中,伏羲阴阳五行八卦图对此进行了矛盾运动阶段划分:乾卦与坤卦从上到下的中分线表达子午线,离卦与坎卦从左到右的中分线表达卯酉线。《易传》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一分为二分析法,即左半圆阳鱼为乾卦,表达由冬至到夏至光温度上升一面,为阳仪;右半圆阴鱼为坤卦,表达由夏至到冬至光温度下降一面,为阴仪;“两仪生四象”是二分为四分析法,即春夏秋冬四季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划分,它对应于天球圆的二十八宿:春季对应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秋季对应西方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夏季对应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冬季对应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在以四象二十八宿为天文背景的天球圆中,日、月、地的相对运动产生人性命中的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穴位,称之为“上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或“天人之际”“天人合一”宇宙观。这是四象,是儒家阴阳五行思想的根源。(“四象生八卦” 是四分为八分析法,即二分二至加四立。为顺应学界话题习惯,本文将四象生八卦的原理应用从略)太极图转动一周为年轮的一个循环周期,从正下方坤位冬至一阳生,经历震离兑乾到夏至点,夏至一阴生,经历巽坎艮坤到冬至点,这样循环往复永无停息。乾卦六爻表达东方苍龙七宿由农历十一月冬至“子”位圆转到来年五月的夏至“午”位的渐变过程,由北方子位向左转,每三十度为一个爻位,乾卦的龙象就取自东方七宿苍龙由冬至“子”位地平线下“潜龙勿用”逐渐上升,历经六个爻位到达南天上的夏至点乾卦“午”位,然后由乾卦上爻“亢龙有悔”经由西天历经坤卦六爻下降到冬至坤卦“子”位,“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这样矛盾运动圆转循环一个周期,进入下一轮循环。乾坤两卦就表达了年规律圆转循环的过程。

(二)乾坤两卦是进入和理解《周易》之门

孔子在《易•系辞传》中说: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孔子《易•系辞传》,马恒君《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601页。本文所引《周易》论述,均出自此书,以下引文只出页码,不再详注)

 

这一段是讲万物以及人类生存的天地时空一上一下的矛盾运动,相对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地面来看,天处于头上边的高位,地处于脚下边的低位,用乾卦表达天气的上升,用坤卦表达地气的下降。天文背景四象二十八宿的行度,与地上东西南北四方和一年四季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形态变化相对应。在天地之间,日月运行,一年一度的寒暑矛盾包含的四季八节与一日昼夜矛盾包含的四面八方相互摩荡,乾天为阳性,坤地为阴性。乾主始生,坤主成形。这就是天下的道理,人类及万物得此理而成位乎其中。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第612页)

 

这一段是讲《周易》乾坤两卦表达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圆转循环规律与天地的圆转规律一致,所以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够包含天地之道。一年四季,仰观天文四象二十八宿的行度,俯察地理的变化,因此知道幽暗与光明的缘故。推原本始,反究终末,知道死与生的道理。精气凝聚就是物,精气升腾起来产生人的神明,就是游魂的变化,所以知道鬼与神的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第613页)

 

这一段讲《周易》“太极(道)”中乾天与坤地的圆转循环与现实中天地的圆转运动相似,故能与天地之道一致;它的道德智慧周遍万事万物,能济助天下,所以不会有过失;广泛运行而不会流于放纵,乐天道而知天命,所以没有忧愁;安于所处的地位,培养深厚的仁慈,所以能仁爱。包括天地的变化而无过失,万物在圆转中委曲地生长而不遗漏,贯通昼夜之道而智慧无穷。所以道神圆转没有固定的方位,《周易》没有固定不变的形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第615页)

 

这一段讲《周易》八卦中乾天阳仪与坤地阴仪形成的一阴一阳圆转循环称之为道,人继续顺着道的一阴一阳矛盾平衡运动就是善,道的铸成就是人性。仁慈的人见到它把它称作仁,智慧的人见到它把它称作智。百姓日常使用它却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就鲜为人知了。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第635页)

 

这一段意思是:所以《周易》表达的宇宙运动称为太极(包括极大与极小),从太极运动中分出乾天与坤地两仪,两仪又分出东南西北四象,四象又分为八卦(即东方离卦、南方乾卦、西方坎卦、北方坤卦,这是四正卦;东北震卦、东南兑卦、西南巽卦、西北艮卦,这是四隅卦)。八卦蕴含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原理,能判断人事的吉凶祸福,由于人们有趋吉避凶的愿望,所以就产生了以道德教化天下的大业。

 

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第641页)

 

这一段说,乾与坤表达的天地圆转循环运动是《周易》的内涵意蕴,将乾坤交感流通变化的64卦排列成序,《易》道表达的生命及人生变化就在其中成立起来。乾坤毁灭就无从见到《易》道。《易》道不可见,天地之间的生机就停息了。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第641页)

 

这一段说,在具体的形体以上,能使形体圆转运动起来的那个原因就是道,具体的有形体可见的就是器物。理解它的运动规律而能裁断就叫做变,推行道德精神就是通,道德用于天下的民众就是事业。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第663页)

 

这一段,孔子说:“乾坤两卦是《周易》的两扇门吧。”乾卦代表阳性事物,坤卦代表阴性事物。阴阳的德性相与配合,而刚柔形成一定的体制规范,以体现天地的生化作用,以通达神明造化的道德规范。

对《周易》乾坤两卦表达的天地气机升降的生机,《黄帝内经》也有论述。《黄帝内经•素问》第66篇《天元纪大论》论述年规律的五运六气:“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肇,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黄帝内经》,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75页)《黄帝内经》第68篇“六微旨大论”说:“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招,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黄帝内经》,第183页)《黄帝内经》第25篇“宝命全形论”论述“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中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则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呋吟至微,秋毫在目。”(《黄帝内经》,第74页)此外,该书还有多篇从不同角度论述年规律的天文四象、历法数理变化、四季四方(春夏秋冬四季和东西南北四方)阴阳五行产生人的五神藏和六腑以及十二经络腧穴、一年四季的脉象变化、以及精神心理变化与人体气机的升降、致病原因、养生防病、疾病诊断治疗、针灸宜忌等等,总的核心精神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生肝神,夏季生心神,夏至到立秋为长夏,生脾神,秋季生肺神,冬季生肾神。春夏为阳仪,秋冬为阴仪,所以,《黄帝内经》第2篇“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季养肝,夏季养心,长夏养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黄帝内经》,第6页)这是顺应四季规律养生法。有志的同道可参阅,以便与孔子《易传》互相发明,相互印证。

 

二、乾坤两卦内涵的道德意义

 

在年规律循环中,乾坤象征万物及人类生命随天地圆转循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过程。乾卦表达天的阳气下降地面,引起地气的上升,每天如此,每年如此,无时或违,故曰“天行健”,效法天的精神,“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表达气机下降回流滋养根部,以使根深才能叶茂,故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巩固先天命根。

在伏羲太极八卦图中,用一分为二矛盾分析法,将年规律分为乾与坤两个方面,乾卦初九、九二、九三为下、内、里卦,表达下部地气,与冬至到春分时段对应;九四、九五、上九为上、外、表卦,表达上部天气逐步达到阳气极端,与春分到夏至时段对应;坤卦初六、六二、六三为下、内、里卦,表达地气衔接乾卦上九阳极夏至一阴生,与夏至到秋分时段对应;六四、六五、上六为上、外、表卦,表达下部地气逐渐达到阴气极端,衔接乾卦初九冬至一阳生,与秋分到冬至时段对应。乾坤两卦都在伏羲八卦图中分出的“太极生两仪”中随天地圆转,各个爻位与年规律十二个月、日规律十二时辰相对应。再将乾坤两仪转动的圆分为上、中、下三层,六爻又可分为:下两爻表达地道表与里矛盾,上两爻表达天道表与里矛盾,中间两爻表达人道表与里矛盾,这就构成了“天地人三才一以贯之之道”的“天人合一”“矛盾对立统一”思维模式。《易•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第672页)

 

乾卦辞: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孔子解释乾卦的君子之道,将乾卦六爻模拟大地上万物包括人的生命随天的阳气积极向上生长的正面:由地下生根、到出地面向上生长,直至出类拔萃到达天位的六步过程,以引导“志于道”的君子象乾天一样“终日乾乾”刚健运行,积极向上进取,内修道德,外展事业。如:

 

乾卦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解释乾卦六爻:

 

乾卦小象辞:“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乾卦文言: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固守向上的正道以求正果),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是天则。(第47-66页)

 

这是将初九作为地下“阳气潜藏”,隐含“龙,德而隐者也”;将九二作为地表,万物生机随阳气升到地面,确立向上生长的大方向,这是居上位的天道规圆对万物及人类精神生机的引导,即《易•系辞传》中“曲成万物而不遗”,隐含“龙德而正中者也”;九三作为人道内涵的道德精神“终日乾乾”进德修业;九四作为人道的外表面事业,“或跃在渊,自试也”“乾道乃革”(在乾道上升的大趋势中,出现阶段性的下降,可理解为经历挫折磨难,在曲折中螺旋式上升,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九五作为天道的里面“飞龙在天,上治也”“乃位乎天德”,是君子内修成道达到“天人合一”内圣目标,“立人之极”,外用为王治理天下的九五尊位,可以做天下人的精神导师,即《易•系辞传》说的“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可做世俗人群的君王,因此后世称孔子为“素王”;九六作为天道的极端,表达太阳升到天的顶端,即将西坠,所以说“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与时偕极”,这是乾卦内涵的时位意义。

 

坤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坤卦彖辞: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屮,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第69-84页)

 

坤卦表达地气下降,初六爻表达自然界气机由天主导的上升变为地主导的下降,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所以用阳气潜藏地下的“履霜,坚冰至”表达向下的大方向。坤六二爻与乾九二爻时位相同,皆居内卦中位,乾卦向上,坤卦向下,方向相反,六二表达万物和人在大地的表面随乾天向上生长的同时,还必须受到坤地矩方的限制。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坤文言解释六二爻:“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六二爻“直、方、大”是建立在顺承天道的基础之上的,承天时而行,天时春则地生,天时夏则地长,天时秋则地敛,天时冬则地藏;承天之圆动,不折不扣地执行天命向上生长。“直其正”:直指形体向上直长没有弯曲,正是与天地定位的上下方向一致,以地面为基准,根向下长,茎向上长,垂直地面向上为正。正是天道对形体直的限定,正直,不偏不倚,才能与周围四邻无碍。“方其义”:地有四正四隅,统辖八方,所谓“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故大地的制约曰“方”。大地上每一个有形存在,必有形而上的东西南北或左右前后四方界限。“方”是四方边界,“义”是适宜,指四邻界限适宜,不能越此界限横长或斜长侵犯周围群体的生长空间,以免产生矛盾冲突互害而招致凶险。“直其正”体现天道规圆的限制,“方其义”体现地道矩方的限制,中规中矩就是天地之道的道德精神规范,是人类道德文明的思想根源,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规范的形而上学原理所在,所以乾卦文言界定九二爻性质“龙德而正中者也……君德也”,“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坤六二爻阐述了“龙德正中”“天下文明”的内涵,孔子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意指君子敬天道,保持内心的正直向上,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敬地道,保持形体前后左右四方界限的适宜,这样修养道德,在群体中就不会被孤立,就不会疑惑因言行不当而伤害四邻导致矛盾冲突,修养道德、避免周围矛盾冲突,就是求其放心。天圆地方的道德规范是最大的规矩,因循天圆地方的道德规范修养道德能成就大人事业,故道德规范为“大”,其中蕴含“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理。内卦中位的乾卦九二天道规圆与坤卦六二地道矩方构成了上与下、表与里、动与静矛盾对立的完美统一,成为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根源。《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熹在《中庸》章句开篇介绍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2004年,第21页)

六三是人道的里面,“含章可贞”指人内心要有道德之文理,做人做事心念要居于矛盾之“中和点”,至中至正,正直向上,且有规矩和分寸,避免内外矛盾冲突而互害,才可以取得“正果”。具备“含章”,从王事才能“无成有终”。六四讲人生的表面,“括囊,无咎无誉”,谨言慎行,中规中矩,不能超出道德规范。坤文言说“《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这样修行,才能达到六五“黄裳,元吉”的悟道境界。“黄裳元吉”是内圣“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与乾卦九五外王的时位高度相对应,构成外王与内圣内外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坤文言对内圣境界的表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外卦中位的乾卦九五与坤卦六五的表里统一,表达了儒家内圣外王君子之道的终极结果。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乾卦上九位于南天顶端的“亢龙有悔”,其中生出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的一阴,经过西天六个爻位的渐变,坠于北方地面,六龙聚合的阳气已尽,群龙无首,龙战于郊野,其血玄黄。乾卦上九与坤卦上六表达年规律夏至和冬至两个转折点,称之为“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中的“物极必反”,这一规律从反面支撑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核心精神。只有奉行中庸之道,才能避免矛盾运动中的“物极必反”而冲突互害导致的凶险祸灾。

天道规圆确立的天地定位分上下,与地面相对静止的东西南北(或前后左右)四方,共同确立了万物及人类群体与个体存在的六合空间,六合空间的六个方面的适宜适度界限,就是道德精神的规矩。只有在道德规矩中生活,才能获得天命的保佑而健康生活趋向永恒。超出道德规矩,生命内外产生矛盾失衡或冲突,就是病态,趋向自我毁灭。人类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都可以归结为道德中矛盾失衡或冲突所致。修养道德是化解生命内外矛盾失衡和冲突的治本之策。所以古代圣贤说“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就是用矛盾中和的道义精神化解国家、人生、生命中的矛盾冲突,使其从根本上健康起来。不理解天地之道的道德规范,就不理解孔子在《易•系辞传》中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第647页)进而就不能理解圣人与世俗人的根本区别,也就不知道什么是公平正义的道义精神,就分不清儒家王道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高低优劣,不能作出好坏是非的道德价值判断。孔子在《易•系辞传》罗列了上古圣王之治:“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祜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第648页)这里记述的是内圣外王之道的传承谱系。它是孔子开创的儒家哲学对人类群体社会理想政治的一大贡献。它阐述的道德规范中蕴含的公平正义的道义精神,是群体治道永恒不变的灵魂。

从总体上看,乾卦表达万物生机由内到外、由下到上的圆转升发过程,象征外王之道的表面上升过程;坤卦表达万物生机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的收降过程,象征内圣“心性之学”的修心养性巩固先天命根以求人生正果过程。“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内圣外王君子之道的表里两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先天命根“善德”,是为“人之初,性本善”。从乾坤两卦由先天的善根阐述的整体的道德规范“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到乾卦九二与坤卦六二爻表达的具体的中庸之道精神,直至乾卦九五与坤卦六五表达的内圣外王结果,构成了君子之道的形而上学原理,其中蕴含的“矛盾对立统一中和平衡”思维方式,是儒家道德思想体系的形而上学根据。儒家哲学的一切思想观点,都可以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找到起因。

“儒家网”公众号在2021年2月3日推出廖晓炜《中国哲学的特色、意义和研究方法》(读郭齐勇《中国哲学的特色》)文章,文中说:“在中西对比的视野下彰显中国哲学自身的特色,以及透过古今之辨阐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意义,可说是中国哲学史学科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根本问题,回应上述问题的种种努力和尝试则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郭先生以内在超越、整体动态、价值中心、生命本体诸观念阐释中国古典形上学的基本特征,正是为了突出中国古典形上学,与重外在超越、以机械的眼光看待宇宙秩序以及以自然为中心之西方传统形上学之间的差别,彰显中国哲学的特色所在。因此郭先生强调中国哲学史研究应着力发掘与中国哲学特性相契合的、中国古已有之的治学方法,并予以创造性的转化。在此基础上,郭先生提出‘继承性的创新’的说法,重视发掘传统中国哲学中具有普遍性的思想资源,以回应当下的问题,而当下及未来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更应以传统中国哲学中的这部分内容为基础。”廖晓炜先生洞悉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初心和终极旨归,为慧眼高见。只有深刻地理解孔子通过乾坤两卦阐述的形而上学道德原理及其矛盾对立统一中和平衡的思维方式,才能理解儒家内圣外王君子之道的终极性,进而理解儒家道德心性学的普遍意义与王道政治思想的永恒意义,理解中国哲学中具有的普遍性思想资源,以回应当代哲学研究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发挥出《周易》“风地观”卦“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第222页)与“山火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第242页)的教化和经世致用的大用,为世界文明对话与化解人类生存危机提供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