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儒学拥抱世界 时代呼唤“和合”——访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发布日期: 2018-06-10 浏览次数:101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董光强
    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晚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并致祝酒辞。习近平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当上合峰会遇到“帆船之都”,处处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山东时专程到曲阜,发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要求山东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寓意深邃。
    “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儒家思想有何现代价值与意义?“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有何内在联系?闪电新闻记者采访了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杨朝明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最早见于《孔子家语·礼运》,也见于《礼记·礼运》,实际出自孔子之口,代表了孔子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追求,也是历代许许多多中国人的社会追求。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杨朝明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便有这句既古老又新鲜的话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他进一步解释说,“天下为公”明确阐释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在杨朝明看来,“公”与“私”相对,在很大程度上,“公”指的是人的公德意识、公共意识。所以,“天下为公”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存在。“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人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在社会里、在民族里、在国家里的担当。由此,它的世界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杨朝明告诉闪电新闻记者,“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与“大同”观念一样,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样态与内在特质,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大道是中华大道,儒家之道、孔孟之道,当然也是和谐之道”。杨朝明说,儒家思想所说的和谐,不仅仅是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和谐,更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世界风云变幻,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合”理念是儒家思想的应有之义,更是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繁荣的需要。杨朝明说,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上海精神”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儒家精神与“上海精神”息息相通。杨朝明说,齐鲁大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思想能够为世界做出更多贡献。
    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众多,文明、宗教、思想、文化异彩纷呈而又纷繁复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是“丝路精神”“上海精神”的体现。杨朝明说,儒家思想积淀深厚,源于历史,更融入现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潜移默化而又影响深远。“开放的儒学拥抱世界,世界和时代也呼唤‘和合’理念”。(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董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