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八德诠解丨莫作“匹夫之勇” 大丈夫当养浩然正气
发布日期: 2017-06-26 浏览次数:151 来源: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 作者:崔海鹰
    编者按:国内首部以丛书形式诠释中华传统八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近日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由著名学者、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担纲主编,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册,共计70余万字,既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八德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本公众号将对丛书部分章节予以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和“大丈夫”都是人们所追慕的理想人格。相对而言,“君子”侧重指日常人伦中的文质彬彬、谦和有道,“大丈夫”则侧重指特殊状态下的人格超拔和德性彰显。如果说,君子如早春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大丈夫就如炎炎烈日,辉光无限,热力超凡,感人至深,撼人心魄。

大丈夫(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丈夫是怎样一种人格?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对大丈夫如是下定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与正义力量,堪称大义凛然!
  真正的“大丈夫”,必须从培养“浩然之气”开始。
  有人问孟子:“先生您擅长什么?”孟子回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那么,什么是浩然正气呢?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这浩然之气,最为正大,最为刚强,用正直去培养而不加以破坏,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是与道义相匹配的。如果失去道义,这气也会随之消失。浩然之气必须依赖长期的循义而行才能培育而成,绝非一时的偶尔行义就可成功。养成它不容易,但是破坏它却很简单,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这气就会疲软了。

孟子言“养浩然之气”(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学者李泽厚对孟子关于浩然之气的论述有如下评论:“这是两千年来始终激励人心、传颂不绝的伟辞名句。它似乎是中华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很明显,这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并不是宗教性的精神,而是具有审美性灼灼光华的感性现实品格;它不是上帝的忠诚的仆人,而毋宁是道德意志的独立自足的主体。”可见,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节操和情怀。
  儒家有仁、智、勇“三达德”之说。这个“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一种道义之勇。浩然之气,正是这“勇”的内在根据。所谓“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些“勇”的种种表现,无不以内在的浩然之气为基础。

儒家有“三达德”(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一心救国,率众抗元,却不幸兵败被俘。面对蒙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文天祥宁死不屈,甚至在多年牢狱之灾后,他也矢志不移,并作《正气歌》以明心迹: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正来自于道义的培育、心志的融贯,表达的正是他严守道义与气节,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怀。

文天祥(资料图 图源网络)
  汉代刘向编著的《列女传》中,记载着一个鲁义姑姊的故事:
  齐军攻打鲁国,逼近城郊,远远看到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牵着一个孩子,在前面急走。当齐军快要赶上的时候,她立即放下抱着的孩子,抱起牵着的孩子,往山里奔逃。被丢下的小孩直哭,女人也不顾。齐将追上前去,喝令那女人停下,并问她抱着的孩子是谁,丢下的孩子是谁。女人说:“我抱着的是哥哥的孩子,丢下的是自己的孩子。”齐将很诧异,说:“母子连心,痛切之至,你为什么丢下他,却去抱哥哥的孩子?”女人说:“自己的孩子对我而言是私爱,哥哥的孩子对我而言却是公义。我之所以舍弃私爱而履行公义,就是因为人不能无义地活在这世上。”
  齐将听后,大为吃惊,就下令撤军,并派人回复齐君说:“鲁国是不能讨伐的!连边境的乡野女人都懂得行义履正,不因私情而妨害公义,何况朝廷的大臣、士大夫呢!”

鲁义姑舍子救侄(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种正气节操,是一种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强大力量。这种正气节操,正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心怀正义,同时敢于坚守道义的外在呈现。无论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坚守住正气节操,就会生发无穷的力量,为他人所敬而不敢欺。
  相反,当一个人、一个国家正气萎缩,操守不存之时,就是消极萎靡、生机涣散,乃至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就像一个人体弱之时,身体内部正气不足,抵抗力薄弱,就特容易为外邪所侵,陷入膏肓之境。当此之时,必须紧急培元固本,培育正气,坚守禁忌,才能逐渐扶正祛邪,恢复健康。(摘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义德诠解》,杨朝明、宋立林主编,文章作者:崔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