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杨朝明代表:赓续中华文脉 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必修课”
发布日期: 2024-03-06 浏览次数:107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杨朝明

“要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有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图片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杨朝明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均衡,并存在与应试教育不相协调,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和心性教育内涵不足的情况,系统性的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开展。

杨朝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传统美德、提高文化修养、增长思想智慧。

为此,他建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为必修课,制定各种有利于推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配套政策、措施,与整个学校教育有机融通。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以文化经典、文化常识等为主要内容,以理解中华文明、培育核心价值、弘扬中国精神、筑牢民族根基为教育中心。

这还需要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基地、体验基地、践行基地。

此次,他还提出关于赓续中华文脉、涵养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建议。

“涵养文言写作能力,会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更加有血有肉,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杨朝明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民族有着稳定的、完整的文史记载系统。

他介绍,目前,文言文教学以记诵和理解为主。因此,在强调文言文“输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文言文的“输出”过程。在文化自信高度彰显的当下,还需要拓展文言文写作。

“这不是要回到过去,不是要故作高深,更不是‘返古之道’,而是面向未来,古为今用,借文言文写作手段学习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杨朝明说。

他还建议广泛宣传文言文的价值与意义,在传统节庆活动等倡导原创文言,营造雅言国风。并且设置网络文言空间,拓宽文言文写作呈现和交流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组织国内外各院校、企事业单位优秀文言学者、教育工作者编撰文言文教材和教辅,并培养一批师资人才,开展文言文写作教育和培训。

同时,文旅景区的勒石纪事上,可结合书法多撰写文言文,引导游客与研学者参与互动,提升阅读与写作兴趣,增强社会效用,让文旅融合,让文教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