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千年释奠礼的保护与传承》入选《山东文化“两创”实践案例》
发布日期: 2023-12-08 浏览次数:175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孔子研究院

为深入总结宣传山东文化“两创”的实践经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评选了《山东文化“两创”实践案例》,共收录全省60个具有创新性、典型性的文化“两创”优秀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示工作成效、提炼实践经验、推介先进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地提供智慧力量。其中,孔子研究院报送的《千年释奠礼乐的保护与传承》入选优秀案例。

图片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十年来,孔子研究院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踔厉奋发、求实创新,努力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在前列,实现新作为。孔子研究院围绕文庙释奠礼展开重点攻关,用文化“两创”激活千年释奠礼乐的保护与传承,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引育以及交流平台建构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效扩大了释奠礼乐的影响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文化“两创”取得了重要实效。现将孔子研究院入选《山东文化“两创”实践案例》内容刊登如下。






 
 
 
 
 
 
 
 
千年释奠礼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文庙释奠礼是传统中国纪念孔子及儒家圣贤的国家祭祀仪式,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文化地位,历千年而经久不衰。孔子研究院围绕文庙释奠礼开展重点攻关工作,以文化“两创”重新激活千年释奠礼的保护与传承,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勃勃生机。

图片

释奠礼是传统中国在文庙举行的以祭祀、纪念孔子及相关儒家圣贤为主题的官方大型仪式。中华古国,礼仪之邦,释奠礼为古代礼乐制度的重中之重,被称誉为“国之要典”“乾坤第一大事”。孔子研究院在“两创”工作中围绕文庙释奠礼开展重点攻关,学术研究、交流推广、普及落地多线并进,使其在新时代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一、扎实开展学术研究,筑牢释奠礼“两创”基础

孔子研究院将文庙释奠礼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作为工作攻关的重点方向,将释奠礼的“两创”研究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点,通过科研规划管理、高端人才引进、自有人才培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释奠礼的学术研究。

图片
出版学术专著

加强课题引领与科研规划。鼓励、指导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在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课题申报中围绕释奠礼主题进行课题申报。在每年设置立项的孔子研究院院级课题中,提供一定数量项目重点支持与释奠礼相关的领域研究。积极争取横向课题支持,与香港孔教学院等机构合作进行释奠礼课题的研究。紧紧围绕文化“两创”这一立足点,着重对文庙释奠礼的文化意蕴、当代价值等进行深入阐发,已出版《世界孔子庙研究》《文庙释奠礼仪研究》《孔子祭祀》等多部学术专著,在《光明日报》《山东社会科学》《原道》等权威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时代释奠礼“两创”工作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图片
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完善资金与人才支持。依据《孔子研究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办法》《孔子研究院科研奖励办法》等规定,对释奠礼研究进行重点资助。截至目前,孔子研究院已围绕释奠礼研究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10余项,获批经费总计50余万元,院级配套资助经费累计20余万元,有效释放了科研人员的活力。引进释奠礼研究领域高端人才,促进孔子研究院相关研究领域自有人才培育。通过山东省“泰山学者”人才工程,引进释奠礼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孔子研究院还联合驻地高校,先后输送、培养释奠礼等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两名,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为释奠礼研究提供人才支撑。

二、积极搭建交流推广平台,拓展释奠礼“两创”路径

孔子研究院充分发挥地处圣地曲阜的独特优势,积极搭建“文庙释奠礼保护与传承”交流平台,为世界各地的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人群提供对话、交流契机,有效开拓了释奠礼“两创”路径。

图片
2016年9月27日,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成立。

开展释奠礼文化普及推广。2007年至2018年间,孔子研究院共组织举办7届8次“世界儒学大会”,每届会议均将文庙释奠礼研究设置为重点议题,先后收录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搭建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2016年,孔子研究院主导成立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联合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等学术单位,将以曲阜为中心的山东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和公立、民间机构加以统合,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2017年,孔子研究院成立礼乐文明中心,以文庙释奠礼为重点研究方向,策划“世界孔子庙”常设展,并承担“祭祀大典”专题记录片《金声玉振》的撰稿工作,对文庙释奠礼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阐释。

图片
2017年2月,孔子研究院成立礼乐文明中心,聘任李纪祥为中心主任,刘续兵为礼乐文明中心副主任,宋立林为礼乐文明中心秘书长。
图片
2017年8月,聘任孔祥林为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特聘研究员、学术顾问,彭庆涛、林桂榛、王虹霞等为礼乐文明中心研究员。

加强释奠礼文化交流互鉴。多次赴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考察访问,进行文庙释奠礼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彰显释奠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邀请中国台湾学者参与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建设,进行两岸文庙发展经验互鉴,积极研究阐发其时代内涵和价值。2019年8至9月,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策划举办“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系列讲座,邀请来自大陆、台湾及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学者开展系列学术讲座6场、学术沙龙3场,有力推动了文庙学和释奠礼的研究与国际交流。新华社为此刊发内参《国内动态清样》(第4444期),儒家网等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相关成果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图片
2019年8月2日,“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系列讲座正式开讲。山东省泰山学者、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主任、台湾佛光大学教授李纪祥担任首讲主讲人。

图片
2019年8月27日,日本武藏大学水口拓寿教授与曲阜师范大学、日本明治大学、孔子研究院科研人员、新华社记者、曲阜市委统战部同志进行了专题研讨,就如何进行释奠礼研究、释奠礼研究的具体内容、日本释奠礼研究状况、释奠礼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纪祥担任学术沙龙主持人。

图片
2023年8月23日,孔祥林研究员在春秋讲坛上主讲《释奠礼的发展》。

三、决策咨询与实施策划并举,提升释奠礼“两创”效能

在文庙释奠礼保护与传承方面,孔子研究院既致力于相关学术研究的“登峰”,树立文庙释奠礼研究阐释的新高地、新旗帜;又高度重视决策咨询与推广普及方面的“落地”,以“两创”为指导,打通传统文化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

在文庙释奠礼的转化创新中发挥智囊作用。2013年,孔子研究院撰写相关提案,建议山东省尽快组织力量制定出更加符合礼仪规范和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庙释奠制度;提出了提高对祭孔活动意义的认识、组织专门的研究力量研讨释奠礼仪、重点整饬祭祀乐舞、改进与释奠礼有关的活动环节等四个方面的建议。该提案得到山东省和济宁市的高度重视,并在祭孔大典组织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显著提升了原有祭孔大典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指向性,如今祭孔大典已经成为当代山东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图片

策划、组织和参与祭孔大典等当代文庙释奠仪式。孔子研究院积极主动地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相关重大活动,以学术研究引领释奠礼发展。长期负责曲阜孔庙祭孔大典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承担祭孔大典祭文撰写专家组工作,担任公祭孔子大典、全球云祭孔等活动学术顾问,先后10余次全程参加山东卫视和“全球云祭孔”的主演播室、分演播室直播活动,为各级各类祭孔大典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学术支持。“全球云祭孔”活动已成为广大民众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有益实践。

图片

四、思考与启示

一要坚持以正本清源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释奠礼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礼仪、礼乐是传统社会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对中华传统礼仪、礼乐扎实开展基础性学术研究,梳理来龙去脉,探寻内涵本质,是新时代开展“两创”工作的前提。

二要坚持以国家礼仪制度建设需要为导向。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礼仪制度建设,强调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我们对新时代“制礼作乐”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从传统释奠礼乐到当代祭孔大典,释奠礼的“两创”工作启示我们应进一步以传统礼乐文明滋养当代国家建设,为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文化认同打造“山东样板”。

三要坚持以文明交流互鉴为重要抓手。历史上的释奠礼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远播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不仅有效传播了中华文化,而且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对区域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孔子研究院开展释奠礼文化交流、“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为传统祭祀仪式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让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得到集中展示,使孔子“仁爱”思想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弘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两创”生动实践。释奠礼“两创”,要在推动时代化、大众化的同时,积极推动国际化建设,为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尤其是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贡献齐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