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讲仁爱”及其价值
发布日期: 2022-11-03 浏览次数:120 来源:《儒学流变札记》 作者:解光宇

仁,是儒学的基本范畴,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论语》中,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作不同的解释。把孔子对“仁”的各种不同解释联系起来分析, 可以推导出仁的最根本义是“孝悌”,孝悌为仁之本。

孔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在古代宗法制度中,基本的关系是父子、兄弟。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之间的关系,即是父子、兄弟关系的延伸。维护这种关系是礼的根本。“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要按照礼的要求摆正君臣关系,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严防“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维护这种关系要靠内心的自觉性,即是孝悌。所以说为人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孝悌是仁的根本,其意义就在于此。

孝悌是对父兄君王等社会等级秩序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什么原则来协调呢?孔子提出了 “爱人”。“樊退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其本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亲密关系。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仁,亲也。从人二。”清代段玉裁注解说:“亲者,密至也。从人二……相人耦也……人耦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孔子提出爱人,有其重要意义。“爱人”意味着把他人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人,爱护他人。《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关心人的仁爱精神:“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在“仁者爱人”的具体实践中,对待他人要持“忠恕”的态度。“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那么,“忠恕”有何具体内涵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说自己要自立,也要帮助别人自立;自己要实现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目标,这是“忠”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说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加之于别人;或者说自己都不想干的,不要强求别人干,这是“恕”的要求。总的说来,“忠恕”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仁,不仅要求“爱人”“忠恕”,而且还包含许多其他道德要求。“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 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即恭、宽、信、敏、惠都属于仁的内容,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可以使唤人。在这五者当中,孔子比较重视“信”,认为“信”是很重要的一个规范。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首先要对人讲信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其次要取得别人的信任:“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

孔子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认为克己复礼是直接实现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但这种克己复礼为仁是以己身的“仁”为基础的, 只有按“仁”的要求约束自己,才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否则,“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即人如果不仁,礼乐都失去作用。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呢?孔子强调道德自觉。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即是说,仁的修养靠自觉,只要自觉、努力地去修养,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综上所述,孔子将仁看作最高的道德范畴,同时又表现为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按照仁的要求践履的人,就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孔子毕生都以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仁以为己任”,就是以弘扬仁道为己任。如果在弘仁与求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宁愿牺牲自己捍卫仁,也不能因求生而损害仁,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并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即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这句话意思是说爱自己家的老人,进而把敬爱之心推广到别家老人身上,从而也去敬爱别家老人;疼爱自己的幼儿,同时把疼爱之心推广到别的幼儿身上, 从而也去疼爱别的幼儿。人们如果能在家中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对自己的兄弟友爱,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社会尽忠。我们经常会讲: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何以能爱别人?那么,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何以能使自己的家庭和谐?一个没有足够的爱的社会,何以能使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可 见仁的基本目标就是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把整个国家建成一个尊老爱幼、和谐相爱、秩序井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