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专家谈祭孔
发布日期: 2022-09-29 浏览次数:120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hjj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
祭孔大典将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表示,自孔子去世第二年开始,祭孔活动便一直延续不断,规模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长期保持着祭孔的习俗。“可以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但对中国乃至对整个东亚、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他认为,时至今日,举办公祭孔子大典不仅是对孔子的敬慕和追思,也是华夏儿女以崇高的敬意,继承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复兴中国文化之梦的有力践行。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曲阜时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在王杰看来,在新的形势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地落实,祭孔释奠活动便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落实的一个重要举措。

“今人祭孔,更重要的是从过程中收获现实意义,要体现现代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通过祭祀这样一种东方特色的仪式,来表达我们对中华文脉缔造者的礼敬,尊重认同,进而让民众更加亲近传统,热爱文化。”王杰说。

图片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
祭孔大典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表象,它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方面。在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看来,祭孔之礼是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在传统社会,对圣贤的祭祀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祭孔为大宗,可以说祭孔之礼(古称释奠和释菜礼)是礼乐文明的典型代表亦不为过。”宋立林认为,在孔子诞辰之际,于孔庙建筑群中举行隆重的祭孔礼乐活动,正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群众通过参加或观赏这种活动,能够收敛身心,肃然起敬,体验、感受到礼乐本身对人的某种感染、教化意义。

“祭孔并非单纯纪念孔子一人而已。以曲阜孔庙为例,其祭祀的对象大体分为三等五层次,除了主祀孔子之外还有配享和从祀。在孔庙大成殿,孔子塑像的两侧有四配、十二哲,这是配享;在大成殿前的两侧有东西两庑,其中供奉着先贤、先儒共计156人,属于从祀。”宋立林说,在中国古代,死后能够配享孔庙,和孔子一起接受祭拜,是优秀的读书人一生中最高的理想。“文庙就像一座中国人的名人堂,祭孔之礼则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圣贤系统、对中国文脉的整体致敬。”

图片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
祭孔大典展现中国人的信仰意蕴

“在古代社会,文庙祭祀不仅是孔氏家族追思先祖的家事,更是中国人在文化上慎终追远的国事。今天我们仍要祭祀孔子,是对祖国传统文化表达敬意的重要方式。”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介绍,在孔庙,除了主祀孔子外,也包括历代的仁人志士、圣贤大儒。他认为,文庙是中国文化的至高殿堂,文庙祭祀集中展现了传统中国的信仰意蕴,是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历史上和现实中,起到了崇德、报本、教化的功用,成为维系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创新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

刘续兵表示,曲阜阙里孔庙南北长达1公里之多,从建筑体制上其实是非常特殊的。“中国古建筑虽然大都是方形或长方形建制,但少有如此狭而长的,特别是大成殿院落更是越来越狭长。究其原因,就代表着孔子是国人公认的凝聚力象征,一代又一代接续扩建并不断提升文庙的规格,使得孔庙就从北到南不断变长。”  

“今人思所以振作之道,必起于尊重传统、珍视文化。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刘续兵说,文庙及文庙祭祀是一个文化的“富矿”,内里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文化资源,无论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是对当今时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构建,都能够起到而且已经起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室主任杨义堂
祭孔大典是中国文化的不可或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深化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而祭孔大典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室主任杨义堂说,祭孔大典历经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集中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杨义堂表示,祭祀孔子是高擎中华文化传承的薪火。祭孔大典包括祭祀仪式和祭孔乐舞两部分。随着祭孔的规格和礼仪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祭孔乐舞则起源于更早的舜帝时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交响乐。祭孔大典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一个个进退谦让的礼仪规范,体现了礼乐教化功能,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代表作。

 “历代文庙祭祀形式都是不断创新的,服饰、音乐、舞蹈都在不断优化调整。近几年随着现代传媒方式的多样化,祭孔大典的活动形式更丰富,例如相继推出的全球‘云祭孔’、《论语》经典诵读、‘我心中的孔子’短视频征集活动等,全民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更强了。”杨义堂说。

图片
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副秘书长房伟
祭孔大典弘扬发展中华礼乐文化

文庙祭祀历史悠久,融合了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礼乐精髓。

身为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副秘书长,房伟以“礼乐”二字为核心,致力于文庙祭祀研究,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工作。“文庙祭祀不仅能够启发我们对于文化传统的敬仰,对于孔子的敬意,同时还能够增强文化自信。”

房伟举例,在祭孔大典等重要的祭祀场合上,上台阶时要求两步一个台阶,即一只脚上台阶后,另一只脚也要踏上同一个台阶,这在传统文化中称为“连步”。“这种细节性的仪式既能够表达出对孔子的敬意,又能够展现参祭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完善个人道德修养的态度。”如今,这种仪节在祭祀仪式中仍然可以使用,既体现了对古圣先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有利于把原汁原味的礼乐文化传承下去。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两千年来一直主导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影响波及全世界。纵观现实,“孔子热”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2020年,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设计搭建网上祭孔平台,也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新尝试。“‘云祭孔’为延续两千年之久的传统文庙祭祀仪式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进一步扩大了孔子祭祀的影响范围,也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平台。”房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