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春秋讲坛2016年第十六讲:郭沂教授主讲《中华文化复兴与重建中的中西古今问题》
发布日期: 2016-11-18 浏览次数:19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1月15日,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2016年第十六讲(总第六十讲)在孔子研究院圆桌会议室举行。我院“尼山学者”、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郭沂先生以《中华文化复兴与重建中的中西古今问题》为题作了精彩的讲演。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副研究员、副院长陈晓霞及研究人员四十余人参加了讲座。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路则权副研究员主持了讲座。

郭教授此次讲座从现代化的概念谈起,首先探讨了其在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内涵。他认为,广义地讲,任何文化从旧范式向新范式转化的过程都可以称为现代化,本文即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现代化及其相关的问题。狭义上看,现代化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全球化过程中的现代化。接下来,深入探讨了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郭教授指出,现代化是一种新质,而现代性是一个时代最体现时代精神的因素,传统的东西也可以成为现代性。郭教授辨析了西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西化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化,但现代化不等同于西化。每个民族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都在用自己的传统改造着西方文化;同时,他们所接受的也只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并未接受西方之所以成为西方的那部分。郭教授从中、 体、西、用四个范畴分析了人们对中国现代化的几种误解。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引进西方现代化的阶段;第二个是中国传统的现代化阶段;第三个则是中国文明由一种地方文明成为普世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为世界广泛认同的阶段。目前,中国正处在第二个阶段。关于中国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问题,郭教授认为仍可以用“中体西用”来解决,但对“中体西用”做了新的解释——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核心和根本特征是体,不能变;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具体内容为用,是可变的。而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根本特征就是中国的人文精神,这是不可动摇的,但可以用西方文化来改进、充实中国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将西方文化中国化,形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最后,郭教授总结了十五条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并将其视为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坚持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在场听众获益匪浅。路则权作了总结,认为:中华文化复兴需要我们重新梳理前贤时哲的有关论述,跳出中西、古今二元对立的思维,构建中华文化复兴的理论基础,今天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也是郭教授演讲的核心所在。参会学者还就现代化、现代性及李泽厚“西体中用”、“中体西用”新释的价值等方面和郭教授做了积极互动和交流;同时,郭教授作为回应,谈了其“中体西用”新释在当代的意义及其在自己构建的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春秋讲坛”是由孔子研究院、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曲阜儒学新院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宁学院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尼山圣境”等机构协办的公益性学术讲座。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十讲,先后有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学者登台演讲,承纳观众万余人次,产生了持久、良好的社会反响。

郭沂教授,现任曲阜师范大学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政法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著有《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孔子集语校补》、《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等著作以及论文百余篇。(撰稿人:路则权)

0 (1).jpg

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