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发布日期: 2019-12-18 浏览次数:105 来源:《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 作者:杜光民[缅甸]
    《论语》中的智慧可以应用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吗?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需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杨伯峻先生把“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解释为:“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杨伯峻先生也认为“和而不同”的“和”字与“礼之用和为贵”的“和”有相通之处。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他还说:“这种‘贵和上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在于此,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在于此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中国坚持“以和为贵”,“和平发展”,用“和”文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所以当今的中国可以说是,正在将《论语》中的智慧,尤其是将“和而不同”的道理很好地应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意思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这一句话在《论语》中是放在第一篇第一章的。可见《论语》编者们对朋友的注重。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开放的、喜欢交朋友的民族。儒家最注重人伦,而朋友是五伦之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过:“一人为仇嫌太多,百人为友嫌太少。”交朋友的面要广,朋友越多越好,特别是要交一些能说心里话的挚友诤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张:“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我们相信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希望和世界各国加强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我们也看到中国多次承诺不会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也正在不断扩大。中国是主张“结伴不结盟”,所谓“结伴不结盟”,前面也有专家说:是“找朋友”,不是“找敌人”。
    《论语》中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意思为:“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过:“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所以习近平提出的“天下一家”观点与《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观点的意义是相似的。只有秉持“天下一家”或者“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点,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意思为:“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只有大家秉持着“和而不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精神走在一起,才能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格局。这样世界各国才能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并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以上的对比显示,《论语》中的智慧是可以应用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来源:《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论文集·<论语>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杜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