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孔子研究院学者畅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心得
发布日期: 2019-03-12 浏览次数:75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孔子研究院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总书记的讲话在孔子研究院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真学习,畅谈体会,进一步增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现撷取学者的感悟体会整理如下。
 
       刘续兵(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中华文化是我们在当今世界的比较优势和软实力所在,是我们在动荡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进入新时代,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文化自知走向文化自信,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中国梦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我们济古维来,返本开新,重新认识并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化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陈晓霞(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心,让我们倍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在新时代的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科研人员,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研究的全过程,认真做人,踏实做事,深入研究,把“德”放在首要的位置,不仅要多下苦功,还要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解人民意愿,获得创作源泉,体会奋斗意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创作精品,服务人民。这不仅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齐金江(孔子研究院信息联络部部长、研究员):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点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真正做到“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具体来说,关键是要实现社会科学研究境界的“三个提升”,即:“经世致用的提升”、“文化浸润的提升”和“科学解经的提升”。
       社会科学研究境界“经世致用的提升”,重点要以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突出问题为靶向,通过“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透视“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坚持问题导向,汲取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从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用新时代思维贯通链接历史经典,拿出解决问题、确实管用的“临床验方”和“决策草案”,当一名兼备裁判员素质的运动员,“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社会科学研究境界“文化浸润的提升”,重点要着眼于“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立足于“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着手于“依靠人民、奉献人民”,坚持“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的理念,做到“与万民同心、与国家同德”,方可“以文化人”,浸润“固化+僵化”的思维,打通接天连地的任督命脉,实现党和人民交付的历史使命。
       社会科学研究境界“科学解经的提升”,重点要把古往今来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三大问题阐释好,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立足新时代中国现实,植根新时代中国大地,去呓语、妄语,说真话、实话;去臆测、极端,行中路、正道;融贯科学规律,指导当下实践,从圣贤处寻求真法宝藏,从经典中汲取智慧能量,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脉人间正道,多走捷径快道,不走歪门邪道,让我们今天实践的理论和学术成果成为未来可以与历史经典直通的新经典。
 
       孔祥安(孔子研究院学术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从塑造国家、民族灵魂的高度,对文化艺术和社会科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文化艺术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创作、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期盼。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不仅深感使命光荣,而且倍感责任重大,尤其要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好时代的脉搏,紧跟新时代的步伐,用中国理论诠释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多出人民现实生活需要的精品成果,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传统美德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
 
       张斌(孔子研究院收藏展览部部长):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为我们社科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自信心。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孔子研究院的职能作用,立足孔子故里,扎根儒学,做好学术研究;同时,依托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推动世界儒学文献收藏中心建设,为儒学研究者与爱好者学习、研究、交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其建设成为世界性的集儒学文献资料收藏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性图书资料中心。
 
       路则权(济宁市尼山学者、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这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研究课题,只有回应时代关切,回答时代问题,引领时代思潮,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魏衍华(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务必要更坚定地树立起文化自信,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中华民族培根铸魂研究工作上。而这一工作就要求我们立足当下社会实际问题,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正本清源基础上,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登峰与落地两篇文章,为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