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王钧林教授在贵阳孔学堂讲会上主讲 “儒家仁学——爱人与自爱”
发布日期: 2017-08-17 浏览次数:88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孔丽
       2017年8月15日下午,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王钧林教授在贵阳孔学堂第十六期讲会上主讲“儒家仁学——爱人与自爱”。郑朝晖、张晓东、史光辉、罗同兵、王进等多个高校的教授及王法强、盛夏、孔丽等多位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
       王钧林教授围绕“儒家仁学”这一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爱有差等。他认为儒家仁学本质上是一种爱的学说。世界上有四种产生于轴心时代并具有巨大影响的爱的学说:儒家仁爱、墨家兼爱、佛教慈悲、基督教博爱。儒家仁学独树一帜,其鲜明的特色是爱有差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而有差等,根据这个差等而施予爱,是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的不同情况,具体对待,不搞一刀切。所以,儒家的爱有差等,是充分考虑到仁爱对象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情况、不同类型的爱,与平等、不平等无关。二、爱人与自爱。他认为,仁者爱人是儒家核心的观点。仁者使人爱己、仁者爱人、仁者自爱,三个层次都得到了孔子的认可,是仁依次上升的三个层次,其中颜回提出的仁者自爱被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董仲舒认为仁者“不在爱我”,与颜回的自爱看似矛盾,其实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董仲舒所说的“爱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厚而待他人薄,是只爱自己一个人。仁之自爱与爱人是不矛盾的,而是仁爱的不同内容,构成了仁爱的整体。自爱是条件和起点。另外,从个体与群体的概念来说,儒家非常重视个体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对个体的道德和智慧提出了许多要求,以达到群体的和谐。“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说,“修己”是内圣,“安人、安百姓”是外王。修、齐、治、平的全部问题系于一人之身。
       学术报告之后,参加讲会的教授、学者围绕讲会内容,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如广西大学郑朝晖教授教授认为王钧林教授的报告论证严谨,立意高远,比较了儒、墨、释、基督教四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关于爱的学说,把握到仁爱的核心所在。南京大学的张晓东教授认为儒家的仁爱思想体现了中庸思想,是有次序的爱的哲学。贵州师范大学的王进教授表示深受王教授报告的启发,人要具有爱人的能力,仁这一儒家核心理念非常值得探讨。
       整个讲会具有浓重的学术氛围,是一次深入的思想交流。参加者对儒学的核心概念“仁”有了更为全面与深刻的认识,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