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安乐哲儒学大家国际研讨会(第七场)
发布日期: 2017-05-11 浏览次数:90 来源:未知 作者:华静静
        2017年5月7日下午,安乐哲儒学大家“人是‘生而既成’还是‘行之而成’国际研讨会”第七场学术活动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卫斯理大学的爱丽丝•斯普林格副教授主持了本场学术活动。北京大学的吴飞教授以《文质论刍议》,哈佛大学亚当•桑德尔以《海德格尔论“本体与过程”》为题分别作学术演讲。
        吴飞首先从万物来源、形质论与文质论的理念比较、人性善恶观、人伦与政治社会学等四个方面,将始于亚里士多德、至康德发展到顶峰的西方形质论与中国的文质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了二者各自的理论优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探讨了文质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指出就文质论而言,文是内在于质的,二者虽然存在区别却不是截然分开的,文质论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文与质的平衡。最后,吴飞列举了《周易》、《三礼》、《春秋》、《四书》等儒家经典中文质主题的论述。与会学者就“文”、“质”等哲学词汇的英译、文质论与形质论在人性善恶方面的区别和共通之处、“生生”的内涵等问题向吴教授进行提问并展开探讨,以文质论与形质论为切入,将中西方哲学文化比较引向深入。
        亚当•桑德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将艰涩的海德格尔关于“本体与过程”的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就海德格尔而言,人类主体性是为实现特定目的、完成特定角色,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实践中得到界定和表达的,人与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海德格尔弱化的主客观的二元对立,认为在人类制造和使用事物的过程中,人与环境都是完全参与,共同构成一个“叙事”或命运;另一方面,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制造和创新,因而这种命运关联又是开放的,人既是本体,也是过程的参与者。与会学者就如何研究海德格尔思想、比较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本体与过程”、如何多方面认识人工智能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与亚当展开热烈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