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贵 陈振豪︱澳门的儒学发表时间:2025-01-22 17:12来源:《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6期 编者按:澳门是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背景,使其成为多元文化交融之地。而在对比之中,人们在澳门更能感受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重要价值,这一点值得研究与思索。本刊特别邀约澳门地区的师生撰稿,畅谈澳门地区儒学的传承与发展,以飨读者。 我(杨兆贵)自2007年就来澳门大学工作,迄今已近十八年,与澳门不少阶层居民都有来往,因此对澳门有较深入的了解。澳门总人口68万余人,大约一半居民尊奉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尤为显著,已应用于居民日常生活,深入民心,但居民们“习矣而不察焉”。 澳门开埠已四五百年,天主教传入澳门也有数百年。经过几百年的交流互鉴,天主教教义、行为受到儒学影响,对后者加以逐渐吸收。比如1569年贾尼劳主教(D.Belchior Carneiro Leitão SJ,1516—1583)创立了“仁慈善会”(即现在的仁慈堂)。“仁慈”与儒家仁爱思想有相通之处。[参见杨文雯、杨兆贵:《澳门慈善事业报告——以仁慈堂、明爱为例》,载《海上丝绸之路丛刊(第十三辑)·大湾区卷·粤港澳大湾区宗教蓝皮书(2021—2022)》]另外,天主教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兼融儒学,如圣罗撒女子中学中文部一方面发扬博爱精神,另一方面接受儒家固有的道德,用来培养学生,塑造耐劳、忠勇、合作、守纪等品德。粤华中学1925年在广州创建,在办学理念上侧重兼容中西文化,如在校徽设计上有拉丁文InVirtute Scientia与《论语》“德修学讲”四个字。In Virtute Scientia是说求学首重修德,这与《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是相通的。 自澳门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重视六大宗教,并一视同仁。政府也倡导“一中心(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平台(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一基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政府重视。澳门基金会作为澳门特区政府向社会拨款、资助的部门,常常资助儒学活动,如2015年曾举行“我读孔子论坛”推广经典文化。 ![]() 澳门民间团体也极重视儒学,其中比较有名的团体包括澳门儒学研究会、澳门人文科学学会。澳门儒学研究会的宗旨是“提倡固有伦理道德,注重修心养性,增进家庭和谐、社会安宁”。“举办国学研究班、净化人心讲座、敬老活动”,这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澳门人文科学学会出版了《孔子语录》,持续多年举办“儒家经典”书法比赛,自2003年开始举办“我读孔子”征文比赛。另外,教业中学是澳门继承、弘扬儒学的一所中学,对弘扬儒学做出了贡献。 澳门各阶层重视儒学,青少年大多接受儒家思想。邓思平博士访问了200名澳门高中生,调查他们对道德规范、家庭伦理、人际关系、立身处世、发扬儒家学说等方面的认知情况,结果发现接近九成学生认同儒家思想。[参见邓思平:《从问卷调查看儒家影响在澳门》,载龚刚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化艺术卷)》]可见澳门青年虽然受西方文化影响,但受儒家思想影响更深。 ![]() 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儒学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伦日用”之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它影响了天主教,并被天主教吸收。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区政府和民间团体重视儒学,儒学成为澳门“一基地”的重要部分。澳门在继承、弘扬儒学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2025-04-16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3
2025-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