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景年,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来源:《中國經學》第三十四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1—21頁。
摘要:自东汉以来,《周礼》《仪礼》《礼记》即合称“三礼”,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三礼”只是一种文本合称,作为一门学问的“三礼之学”的学理合法性并不稳固,这主要是因为《礼记》本身是礼经之记,与《周礼》《仪礼》并称为经未必合适,而且《礼记》内容庞杂,很难单独成“学”。朱熹、吴澄在“《仪礼》为经,《礼记》为传”的思路下,对“三礼”文本进行了系统改编,但都没有实质性撼动传统的“三礼”说...
编者按:彝伦讲堂由孔子研究院、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专项基金资助,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举行。2024年5月开讲,至今举办了5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庆中教授受邀担任第四讲嘉宾,演讲稿《儒学的变与不变》经整理后,由《光明日报》于今日“光明论坛”整版刊出。现全文转如下,以飨读者。杨庆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著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