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2017年第一讲:李纪祥教授主讲《“西狩获麟”:论经典的末词末句与末笔》
发布日期: 2017-02-23 浏览次数:194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路则权 华静静
       2017年2月23日上午,孔子研究院2017年春秋讲坛正式启动。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泰山学者李纪祥教授以《“西狩获麟”:论经典的末词末句与末笔》为题主讲第一讲(总第六十一讲)。孔子研究院领导杨朝明、胡志平、刘续兵、陈晓霞和全院同仁,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泰山学者林存光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宋立林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尼山文化公司等机构的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现场聆听了演讲。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路则权副研究员主持了本场讲座。
       李纪祥教授以“‘西狩获麟’是《春秋》的阅读之‘末’还是书写之‘始’”这一设问开题,从文本入手,深入探究了《春秋》的最末一字——“麟”,由“春狩”的“不时”和“麟”被“薪采者”捕获,诠释了文本中“天下无道”的书写,并指出读者总能在“再阅读”中诠表出深度的当代意向。李教授进一步分析了“西狩获麟”的三种解释类型,即:文成麟至、“获麟”绝笔和“感麟而作”,提出了关于《春秋》末词“获麟”的三个有意义的提问:书写与阅读的先后次序、是开始还是结束、是文词还是事件,引发了大家对如何阅读经典的思考。最后,李教授结合杜预的“文起于所止,止于所起”,提出“文本始末”是一个内在循环的圆性文本,并在开放的文本流传中呈现在阅读者面前。
       现场听众对本次讲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林存光教授在发言中谈到,经典阅读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要认真思考经典给予我们的启示;此次讲座针对《春秋》进行了独到深刻的阐释,为我们解读了经典的丰富涵义,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路则权副研究员指出,西方学术词汇,诸如“文本”“阅读”和“书写”对我们理解诠释儒家经典无疑有着很多有益的启迪,但需要放入中国文化的思维框架之中进行解读。李教授的讲座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春秋讲坛是由孔子研究院、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曲阜儒学新院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宁学院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尼山圣境”等机构协办的公益性学术文化讲座。截至目前,已举办讲座六十一讲,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学者先后登台演讲,累计观众万余人次,产生了持久、良好的社会反响。

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泰山学者李纪祥教授

春秋讲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