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我院举行2012年“学术活动月”演讲比赛
发布日期: 2012-07-02 浏览次数:124 来源:未知 作者:kza
       6月27日至28日,我院在学术讲堂举行2012年“学术活动月”演讲比赛,共有23名选手登台演讲。我院党委书记庄金兰、院长杨朝明,济宁学院纪委书记张德芳,我院副院长张文科、纪委副书记胡志平、特聘专家“泰山学者”曾振宇教授、特聘研究员刘振佳和周海生,各部室负责人以及全院干部职工现场观摩了演讲比赛。张德芳、杨朝明、张文科、胡志平、曾振宇、刘振佳和周海生等七位同志担任评委。
       演讲比赛分两场进行。27日,演讲比赛第一场上午半场和下午半场,各有7名同志,共14名同志登台演讲。28日,演讲比赛第二场上午半场和下午半场,共9名同志登台演讲。演讲者紧扣“儒学与干部道德教育”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各自的观点,彰显了中青年学者的风采。
       27日上午,第一场上半场,有7名同志发表精彩演讲。
       武宁以《为人者,诚  处事者,信——论儒家诚信观及当代应用》为题,阐述了儒家的诚信观与当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认为应建立诚信档案,以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陈金海以《儒家“亲亲”之道及其现代价值》为题,详尽阐释了“亲亲”之道的基本内涵——孝亲、推演——爱人以及升华——为己,认为孝亲、爱人、为己是循环推进的,对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孔祥安以《先秦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对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为题,深入分析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政治思想,认为先秦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既是一种政治主张,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政者正也,修身为政”,为政者应强调个体修身,倡导仁政德治。
       周建以《仁政的理想与实现——从电影<赛德克•巴莱>说起》为题,以《赛德克•巴莱》为由头,阐述了孔孟的仁政思想,认为仁政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行仁政就要了解、尊重、爱护民众,让民众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不尊重民众的选择就无法实施仁政。  
       齐金江以《孔子干君:高调与低调之间》为题,分析了高调的孔子和低调的孔子,深入阐释了孔子干君说,认为孔子的思想超越时空,圣贤的境界处于高调与低调之间,孔子选择中庸,乃为圣贤。
       宋冬梅以《守中、持中、用中——孔子的实用中庸学与领导艺术》为题,阐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认为孔子的中庸学是实用的学问,体现在修身、察人、处世三方面,饱含丰富的哲理,我们应走进中庸之境,守护中庸之道,执持中庸之器,运用中庸之法。
       陈霞以《民之父母——儒家的理想之政》为题,以“父母官”一词在《辞海》中被删除为由头,阐释了孔子以及早期儒家关于“民之父母”的论述,认为理想的“父母官”应做到“执政为民”。
       27日下午,第一场下半场,有7名同志发表精彩演讲。
       韩涛以《儒家的管理智慧》为题,阐述了儒家为政以德的管理理念和修己安人的领导理念,认为中国文化是德型文化,儒家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与“安人”的管理目标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具有普遍价值。
       潘波涛以《“家国情怀两难全”现象探析——以曹丕救君、救父先后之问为考察中心》为题,以曹丕救君、救父先后之问为由头,解析了“家国情怀两难全”现象,认为“先君后父”与“先父后君”是两种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之争,只是根据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理念而做出的自认合理的选择,求得两者的和谐,才能有助于社会稳定。
       李翠以《廉为政本修官德》为题,对“廉”进行了阐述,认为廉为政之本,是首修之官德,为官清廉就要做到有羞耻心,克己、奉公修身,正确对待义与利。
       刘文剑以《儒家敬畏思想》为题,从敬畏的内涵,缘由及对象三方面,对儒家敬畏思想进行了详细阐释,认为敬畏对道德的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做人处事乃至为官从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当心存敬畏,敬畏自然、生命和人民。
       管蕾以《危机公关中的<易经>智慧》为题,阐述了政府危机公关的必要性,分析了《易经》在化解危机方面蕴含的丰富智慧,认为政府遇到危机时可向《易经》借智慧以解危。
       刘晓霞以《问策官箴之从政之道》为题,将官箴书进行了全面梳理,透过官箴阐述了为官从政之道,认为为官就要做到清、慎、勤,把握处理政务之道——务本,同时要能够获上驭下。
       杨富荣以《浅析儒家“为政以德”思想与公务员道德修养》为题,对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进行了细致阐述,认为“修己安人”是“为政以德”思想的核心内容,“修己”是前提,“安人”是目的,公务员要做到修己安人,严于律己、勤政为民,才能很好的为政一方。
       28日上午,第二场上半场,有7名同志发表精彩演讲。
       卢巧玲以《<大学>之道与官德修养》为题,对《大学》的三纲八条目进行了细致阐释,认为《大学》之道便是为政之道,其所倡导的儒家理想的政治是从政者的以身作则,从自身的德学来教化治理庶民,官德修养与《大学》倡导的修身方式是高度统一的。
       刘敏以《孔子自立观的教育启示》为题,阐述了孔子的自立观,分析了当前青少年自立教育缺失的现状,认为自立既是是立足自身、内修的功夫,也是面向他人和社会、外化的功夫,但最终落脚点是自身,因此我们更应关注青少年内在的立,反求诸己,定立身心。
       魏衍华以《济宁区域内古代官员廉政建设资源概说》为题,对孟庙的“仁廉公勤”碑、孟府的“戒石”碑、鱼台的“杨震暮夜却金”碑和明代“律令”碑进行了梳理解说,并着重分析了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孔府的冷板凳、戒贪图、石流,并指出了其对当今官德建设的意义。
       孔丽以《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为题,对“义”和“利”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被誉为儒家第一要义的义利观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育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气节。
       李文娟以《生存的价值》为题,从东西方人生存价值观的对比中,阐述了儒家的生存价值观,认为要实现、提升生存价值就要做到成己成物,存有仁德之心。
       刘续兵以《天上的北辰,人间的大道——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和实现途径》为题,阐述了孔子的“政德”思想。认为两千多年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话语在今天有其现代性意义。“北辰”象征极具感染力的道德力量,让人惊叹的政治智慧,坦荡无畏的公开勇气。儒家政治哲学的实现需要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个体控制与群体控制。以道德制约权力尤为重要,而最有力的还是要使道德成为权力。
       路则权以《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为题,对汉代循吏这一相当于现代公务员的群体进行了阐释,认为汉代儒学具有实践性、通俗性的特点;汉代循吏人数少,影响大,重“师”远过于重“吏”,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长远影响。
       28日下午,第二场下半场,有2名同志发表精彩演讲。
       房伟以《圣王制祀与礼乐教化》为题,阐释了“礼”、“礼教”的涵义,并以“展禽论祀”为例对礼乐教化进行了详细阐释,认为礼的根本原则是符合万物之理的理念和准则,“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王汉峋以《真孔子对于子思的规约与开显》为题,阐释了今文经学之孔子的内圣外王学,认为内圣为开显,外王为规约。今人应以儒学为准绳,看自身所为是否合乎夫子定论。随着儒学的复兴,儒学之规约与开显将越来越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