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勤与勤政立新风
发布日期: 2016-12-02 浏览次数:105 来源:孔子文化季刊 作者:宋冬梅

     勤,即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勤劳美德促进了我们民族文明的发展。对于个人来讲,勤是修身立德的要求;而作为对为政者的道德要求来说,则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官德之一——勤政。
    勤政,就是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它历来为各朝各代的为政者所提倡,也为儒家思想所肯定,同时也深受广大百姓所称赞。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勤可养廉。作为为政者官德的勤政,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为政者,是否勤政,是否踏实,是否务实,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由此而言,勤政就是要求为政者依法行使权力,有效使用权力,不懒惰无为,不消极怠工,不投机取巧和推诿拖拉,以积极认真、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以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勤奋工作,尽最大可能发挥公权力的职能作用,成就事业,服务人民,用勤政务实之风推动文明社会的发展。
    一、勤劳美德源流长
    勤的本义是劳累,劳苦,尽力多做,不断地做事,后演变为“劳动”的意思。古文中将“勤”、“劳”互训,如《说文》释:“勤,劳也。”《尔雅》释:“勤,劳也;劳,勤也。”从而引申出“勤”的辛劳、劳苦;努力、尽力;勤奋,勤勉;殷勤等的各种意义。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固化在民族文化的根源中。它是我们民族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也是衍生其他美德生生不息的根本,为世界认可和赞赏。“勤”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出现得很早,《尚书》中有“勤思劳体”、“惟德之勤”、“克勤于邦”、“于民用勤”;《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朱子大全·劝农文》载:“只可过于勤劳,不可失之怠惰”。对于勤劳的赞美,在中国几乎成为口头禅,比如“勤能补拙”,“勤俭持家”,“勤俭治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等,这些格言或刻于匾额,或书为楹联,或悬之于梁,或镂之于柱,或书之于户,或铭之于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座右铭,朝夕诵读,世代共勉,成为人们身体力行的精神食粮。即使帝王宫殿也书“勤政”而高悬,考核官员也用“勤政”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砝码;更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神农尝百草”等古代传说感人肺腑;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勤劳精神的无比崇尚和热爱,表明勤劳在人民心目中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
    勤,是修身之道。勤劳的人深知劳动的实诚,深知劳动的不可使假,为人必定踏实。这样的人,不虚浮,不炫耀,做人诚诚恳恳,做事兢兢业业;这样的人,必然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表里如一。“人勤无难事,人懒百邪生”。勤奋导引着人生走向成功。勤奋是治国安天下的根本,李商隐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几乎概括了所有朝代的兴亡之道。与勤相对的是懒惰。如果说勤是无价宝,懒惰则是毫无价值的一把稗草;如果说勤奋为人生赢得一切,懒惰则使人生失去一切;如果说勤奋是幸福之本,懒惰则是贫穷之苗;如果说勤奋是生路,懒惰则是败因。勤奋的人在沙漠里植树造林,懒汉靠在井边也会渴死。勤奋的人创造奇迹,懒惰的人虚度人生。勤人嫌日短,懒人想夜长。勤人汗水多,懒人涎水多。勤劳是人的美德,懒惰是人的耻辱。
    古语说得好,“一勤天下无难事”。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勤劳促进了我们民族文明的发展。从古至今,莫不如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与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类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生产能力,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勤劳得以生存,否则不会有文明的发展,更不会有人类的进化与传续。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勤劳是人们修身、齐家、治国的根本,传统经典不乏论述,《易经》载:“春华秋实,天道酬勤。生有尽,勤无价,耕耘为天下”;《墨子·非乐》载:“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韩愈《进学解》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推而广之,勤劳关系着治国安邦的兴衰成败,所以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卷37《伶官传序》);“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千德万业,日怠废而无成,千罪万恶,日横恣而无制;皆此二字为之”(吕坤:《呻吟语·修身》)等。中华文明虽然历经几千年来的艰难曲折,但至今能够源远流长,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靠的就是勤劳这一重要的传家宝。
    二、从美德到勤政的升华
    自古以来,勤与官德和政绩相提并论,产生了勤政之说。其含义,是指克尽职守,勤于政事,积极、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克尽职守,勤于政事,历来为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提倡,也为儒家思想所肯定,是儒家“为政以德”的重要内容。《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主张的“为政以德”,这一观点所阐发的原理就像自然界所看到的天上北斗一样,北斗代表方向,处在应有的位置,而其他众星都会围绕着它。从政者的勤政行为,具有北斗星的引领指导作用。勤政,表现为态度、毅力、恒心与行为等各个方面。
    勤政,首先要有恭敬的态度。儒家推崇“敬事而信”,敬,指恭敬,诚敬。敬事,是从政者首先要怀着恭敬之心处理政事。《论语》篇章中有多处孔子与弟子谈及“敬事”。“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宪问》)“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敬是勤政的前提,需要通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取信于民、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等具体表现而落实。《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朱熹释“敬”为:“敬者,主一无适之谓。”“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二程粹言》)若执事不敬,则会出现三心二意、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消极怠工、推诿扯皮、拖延了事等种种与敬事相反的表现。
    勤政,要有恒心和毅力。孔子主张“敏政不倦”,是指从政时先要做好份内的事,“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表现为专注于学习和政事,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则没有贪图享乐的奢望,吃饭不求吃得好,居住不求安逸舒适,要把精力放到勤于政事上。反之,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将来怎会有什么成就可言呢?当子张问政于孔子,“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程树德《论语集释》释:“先之谓先己之劳,劳之谓后劳其民也……己先有此勤政之劳,然后以政勤劳其民,民虽劳而不怨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孔子主张做勤政的表率,把勤政放在第一位,因而能做到“君命召,不俟驾行矣。”(《乡党》)这可以看出他积极入世的忠君态度和勤奋不怠的工作精神,用不倦的精神来引导行为,忠心耿耿地勤于做事,将事业作为不懈的追求。
    勤政,要慎言戒奢,是指应该戒除和谨慎避免的行为。《述而》载:“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从政者勤政廉洁不能建立在奢侈的基础上,同时也不能只表现在口头上的夸夸其谈。与其说得好,讲得多,不如勤政务实、脚踏实地干得好。另外,发号命令之后要重落实,“孙以出之,信以诚之”,“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说老实话,做实在事,到哪里都行得通,反之,则寸步难行。除此之外,从政者还要多听别人建议,不时地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有失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为政》)只有这样,勤政才能有实效,人民才能获得实惠。
    勤政,是指向社会发展需要的从政者力行修身与德治的表现。勤政是怀着崇高的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以及为国为民献身的积极有为精神。这不同于一般性的谋生手段,所以积极有为的勤政者是事业的舵手,国家的栋梁。勤政者与懒政者看似从事相似的日常工作,但因树立的奋斗目标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历朝历代的职场人员,不乏机械完成工作任务的,有人浮于事的,有装和尚撞钟的平庸者;更有鞠躬尽瘁、积极有为、勤奋不倦的人民公仆。正是为官态度、工作精神、理想目标的不同,才激发了事业行为的巨大不同;积极有为,心怀诚敬的行为是勤政的理想状态。
    三、勤政提升人生价值
    儒家主张勤政有为,反对慵懒无为。孔子教育弟子们的做法值得借鉴,他总是殷切希望“孺子可教”,而非不可教,但事实上却有白天睡大觉的宰予令他失望,“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孔子不赞同潦草打发自己一生的人,“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这是涉及修身价值、生活意义、道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的重要价值论。每个人,在相对固定的人生历程中,都能体验到人生的高度和深度。在高度和深度之中充满生命的生机,需要我们用热情去开发,去赢取,而不是游戏人生,人浮于事。特别是从政者,只有对事业的崇敬执着,才能用崇高的事业来书写精彩的人生。
    首先,勤政是为官之要。勤政是为人民服务的应有表现,能够得到人民的敬重,防止浮华,摒弃好逸恶劳的习性,进一步的透过勤政来体会和感恩奉献于服务岗位的意境。为官应该心里装着天下苍生,谋划民生大计,而不念身心的疲惫。这股背负苍生疾苦的强大动力,以及内心不灭的希望,势必将官员打造成一个身心强健的劳动榜样,唤出一身的活力和对生命的满腔热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在艰辛的付出过程里,让勤政廉洁冲洗自己的心灵,除去心底的尘埃,换来身心的轻松,换来一份对成败得失的释然,从而逐步踏上人生究竟智慧的成功之路,看似平常的步履,却如点亮心灯的过程。这种无私勤政,其精神会是一份大爱,一份奉献,这是官德中最朴实、最本真、最符合自然之道的状态。
    其次,“君子谋道不谋食”。儒家的选择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目标,也鼓舞了历史上无数有志于道的民族脊梁,并纠正了处于困顿或贫寒中蹉跎岁月者的行为方向。君子追寻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一时的穷困与低落不能使其陷入迷茫。如果陷入歧途,则会愈行愈远,背离儒家的道统和自己的追求目标,以致荒废人生。历史上的孔子,起初不也是一位普通人吗?但他把“古代君子”作为自己立身的榜样,一步步走进一个敏而好古、“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生之旅,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让历史给了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称号。
    第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官》)勤政者崇高的事业目标唯有靠志向来指引,靠勤勉来实现。当勤政者预想追问事业能带给人生什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带给这份事业什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事业有了勤政者的加入,才会赢得高尚的结果,力行实践才能说明勤政者具有“人能弘道”的使命担当,才能为扬帆启航的命运航母鼓掌呐喊。“有志者,事竟成”。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无不向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图景坚定前行,美好的前程随之而来,民族的希望一代代传承。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都是儒家提倡的民族精神的接续。
    第四,积极入世,追求实绩。对那些衣食无忧却又不肯动脑子慵懒之人,孔子表示同情和痛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阳货》)特别是从政者,若不与时俱进,不改造自己,怎么能成为发展进步的人?不克服惰性,不改造自己,怎么能成为有价值的人?更何况,作为领导者的表率作用体现在何处呢?历史上,有士大夫误国的,其表现或者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或者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西周立于武王,至周公七年还政成王,康王尚能守成,再至昭王国政一路衰落,“以逸豫灭厥德”(《尚书·五子之歌》),最终幽王“烽火戏诸侯”断送了西周。这是逸豫亡身、逸豫灭德、逸豫亡国的历史见证之一。而远古时代,氏族公社杰出的领袖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泛滥的洪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大禹被人们奉为“禹神”,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大禹成为典型的勤劳勇敢的古代领袖之一。还有,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勤政节俭”的国政,深得民心;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他悟出了“马上打天下,而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实施了一系列勤政节俭的廉政措施,取得了促进国力强盛的效果。
    勤政是一门积极的学问。从政者应做秉烛的开拓者,勤政可以充分运筹帷幄,合理安排时间,在劳心与劳力之际,充分体会工作和生活的真趣,沉浸在勤劳的喜悦中,挑战自我,开发无穷的潜能。勤政是培养耐心的好方法,能在勤政的动态中,让“心”之思始终轻松自在,游刃有余,从中获得智慧,终身受益。
    四、勤政引领行为规范
    勤政,则为官廉洁,国家昌盛。历史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从政者历来受人颂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廉洁勤政建设对每位党员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自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学习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不学习,人生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方法就无法改进;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灵就得不到安静;心灵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挡不住各种诱惑的牵绊。因此,从政者要坚持不懈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政务实,两袖清风,是每一个领导者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党和国家的法律与原则明确规定的,要严格遵照执行,并时常敲响警钟。反之,就会使党在群众眼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破坏,会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领导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勤政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常怀律己之心,永保浩然正气。
    秉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难著称于世。前辈们引领出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淡化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因贪图个人安乐而抛弃党纪法规,甚至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邹城孟庙有历史上著名的“仁廉公勤”廉政碑,其中“勤”的部分,碑文首先向为官者提出反问:“尔服之华,尔馔之丰,凡缕丝与颗粟,皆民力乎尔供。居焉而旷厥官,食焉而怠其事,稍有人心,胡不自愧?”历史风云没有抹掉这则警醒,你的锦衣玉食,皆是百姓劳苦供奉,身居高堂,却工作懈怠,稍微有点良心,难道不自觉羞愧吗?一个勤政的官员应当做实际意义上的父母官,三餐粗淡,即使严寒酷暑,也要尽职尽责,辛勤工作;还要静坐常思,“警枕计功,夜不遑安”,每晚都要反省自己的功过,只有这样才会安然入睡而不惶恐。当今的官员更要引以为戒,恪守党和国家的宗旨,在工作和生活中,从政者应该自觉遵纪守法,按章办事,防微杜渐,从我做起。我们日常的行为时刻接受着国家和人民的检验,当工作面对群众时,作风如何,态度如何,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自身和组织的形象。所以,应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时时处处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不断规范行为,自觉树立良好形象,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自觉增强抵制腐败的能力。
    五、勤政与好干部标准
    当今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这是与时俱进的“为政之德”。其内容完备,光照古今,意蕴无穷。它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勤奋工作的行为和作风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代升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党组织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和基本要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十字标准。这简洁的内容却包含着深层次的要求,着重诠释了当下勤政廉洁“好干部”的时代内涵。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把握好这一内涵和标准;并对照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真正成为一个心中有信仰、眼里有群众、工作有作为、肩上有责任、脚下有根基的好干部。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领导干部应在学习古圣先贤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寻求理论之“原”与生活之“源”的结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履责为重。在当今社会处于深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加快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发展,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勤政高效,务实肯干,带头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在履职尽责、勤政为民中奉献智慧和青春;用认真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份工作,力求将每一份工作做到位,将每一件事情落实到位;要用严谨细致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标准要求自己;要用一抓到底的精神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主动工作,积极作为。
    其次,注重实绩。领导干部要用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保持奋发有为的积极状态,用真诚心做事,全身心做事,满怀激情抓发展,干事业;要积极有为,创造出为官一任兴一方事业、富一方百姓的实绩赢得民心,真正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三,甘当表率。领导干部要做群众的榜样,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学会换位思考,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为民解忧,凝聚民心,俯下身去倾听群众呼声,躬行践履;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精神,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扎实践行服务承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以勤养廉。政者,正也。廉洁从政,干净干事,这是为政的正确方向,也是对为政者最起码、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勤政且廉政的人,能深知老百姓的辛苦,知晓父母官的责任,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轻易扰民,不轻易侵占他人劳动成果。这样的人做官就会体恤民生疾苦,会力戒奢侈淫逸,不去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情。勤政与廉政密切相连,是为政者的立身之本,廉政问题关系到每一位官员的政治生命,关系一个政党乃至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所以,勤奋为官,扎实做事,廉洁为官,既是党与国家的严格要求和人民深切的期盼,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
    第五,落实善政。善者,能也。善政是为政者和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也是战斗力。“勤政务实”是干部思想和行为的中坚,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是要求落地的善政加以实施。这一要求首先是善行政,抓落实,要有办成事的愿望,还要有办成事的能力,勇挑重担,敢负责任,提升为政者和政府工作的形象和执行力,抓好落实有业绩的政风,将使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努力用为政者的辛苦指数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总之,勤政是为政之要,德政之基,执政之魂,立职之本,更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原动力。勤政就是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想干事、多干事,不畏难、永向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做事,不当“懒官”。为官不为,是勤政的大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今天我们评价干部是否称职,除了清廉之外,更要看其能不能干事,善不善成事。在其位谋其政,如果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形如政坛摆设,状若公堂木偶,不仅个人蹉跎岁月、庸碌无为,更把职责挂了空挡、让承诺放了空炮,到头来误了事业、伤了民心、亏了国本。就此而言,庸政懒政之害,不亚于贪污腐败,切不可掉以轻心。勤政是事业的油门,是执政的原动力。领导干部要始终树立和发扬勤政作风,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开拓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当前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伟大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应当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加强党性修养和推进科学发展的表率,经得住各种考验,主动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的行为,避免消极腐败的危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原载:《孔子文化季刊》总第25期 作者:宋冬梅,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