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儒家故事 | 陈亮:翻墙避走
发布日期: 2022-01-23 浏览次数:186 来源:《儒家故事》 作者:刘厚琴

陈亮的祖父陈益(字进之),性格颇有任情使气、豪放不羁的一面。他曾从事科举,但从未中过,后来又习武自奋发,也未能如愿,因而心灰意冷。陈亮的祖父一辈子不得意,晚年成天泡在酒里,每次喝完了就连唱带喊,在酒肆遇见喝酒的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就拉来一起喝,全体喝倒才算完。祖父整日纵酒高歌,备受乡里侧目。陈亮遗传了祖父的家风,即家传的酒劲和狂劲,他把这狂放发扬光大。陈亮可谓南宋最有名的“狂人”,他自称“酒圣诗狂”。

陈亮年轻时,就具有出色的文才、雄视古今的气质。陈亮知道自己有才,科考不中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是考官有问题。所以,每次考试失败之后,他都要给皇帝上一通奏书,陈述自己的政见,希望以此种方式引起皇帝的重视,以报效国家。

宋孝宗隆兴(1163—1164)初,婺州以解头荐,陈亮上书《中兴五论》,抨击朝廷苟安政策,力主抗金复国,批评皇帝用人不当,导致士风不振,苟且成风,但未被采纳。1178年,陈亮再至临安,更改名字,连上三书,情辞更加狂直激烈。他的这些奏书都写得极好,见解犀利,文字漂亮,浸透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如《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五千余言,痛“君臣上下苟一朝之安而息心于一隅”,力陈复国之策。他的这些热血沸腾的奏章还真打动了孝宗皇帝,在陈亮第二次上书时,皇帝派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代理总参谋长)赵雄和另外两三名大臣接见了他,想进一步听取他的意见。不料,赵雄这几个人也正是陈亮奏书中所痛斥的“庸愚龌龊之人”,看不惯他睥睨人寰、纵论天下的神气,回去给皇帝汇报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一个秀才说大话而已。”孝宗皇帝还是想给陈亮机会,他指示下面先给陈亮安排个官职,在实际使用中再考察一下。这回轮到陈亮不干了,陈亮笑着说:“我想为国家开创几百年的基业,难道是想凭借这来博取一个官职吗?”于是渡江而回,回家继续过着他种地教书的乡居日子。

在皇帝派赵雄接见他时,朝中就有小道消息传开了,说是皇帝可能要重用陈亮,一些见风使舵的官员马上跑到陈亮的住所前来笼络他。对奸邪之辈,陈亮是毫不掩饰的鄙夷。被列入《宋史·佞幸传》的大臣曾觌,猜测陈亮可能要飞黄腾达,连夜前来拜访。此人名声很臭,他早年以父荫补官,孝宗在藩邸时为内知客,因而在孝宗即位后为天子器重。曾觌与另一位经历相似的官员龙大渊恃宠娇纵,横行不法,在当时甚为正直之士所不齿。以陈亮的性格,根本不愿见到曾觌,所以陈亮在居处听到曾觌将到的消息后,立即翻墙而逃,给了曾觌一个绝妙的软钉子。而这个偶然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说改变了陈亮的一生。曾觌当然十分怨恨,为此在朝间极力攻击陈亮。而一部分朝臣怪罪陈亮出言不忌,也在天子面前诽谤不已。陈亮的慷慨陈词尤其使这些朝廷大员感到落落不合,遂使得授官之议被暂时搁置。 

陈亮这种与官场习俗格格不入的人,在官场中注定是混不好的,因此没进官场也未必不是好事。陈亮可能是读书读得有些发呆了,略带痴迷地相信历史上那些英雄良将与英明君王一遇相知的故事,总幻想着自己也能遇上这样的皇帝,而且也就按着书上说的古代那些崛起于草野之间的平民贤才的方式行事。陈亮这些符合古代义士“合则出,不合则隐”的作法除了得罪了一批又一批的体制内官员之外,没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