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汲取孔子“学以修身”智慧 提升干部政德修养
发布日期: 2022-01-21 浏览次数:81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代生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对推进干部队伍政德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官先做人,从政先修德,这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领导者,其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效应,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上下齐心、清风劲吹。因此,修身立德是为官之道、也是从政之要。

如何修身立德?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孔子看来,研习学问、以学修身不仅是君子应做之事,也是立身修德之方。那如何学、向谁学呢?

一是以史为鉴,对标圣贤学。尧、舜、禹、文王、周公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们志高身洁,以民为重,是历代为政者学习的政德楷模。《礼记·中庸》中讲“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的这一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上古时代的优良传统。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记载,周文王逝世时,曾向自己的儿子周武王作出嘱咐。文王说的并非克商的具体策略,而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故事:舜本出身卑微,但道德高尚,谨守其身,“帝尧嘉之”,舜才得以成为联盟共主;商族祖先被有易氏所打败,但上甲微能够秉持中道,最后得以复仇;“中”由此而传至商汤,最终代夏。因此,文王要求武王要坚守“中”道。可以看出,政治楷模往往是道德楷模,孔子积极主张学习圣贤明君是“以史为鉴”重要传统的体现。

二是谦虚谨慎,对标榜样学。孔子好学,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看来,虚心好学、反躬自省是君子的必备品质。面对“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困境,他主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向周围的人学习,既要明白自己的短板不足、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既是与人相处之道,也是自我提升之法。孔子的这一做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唐代韩愈的名作《师说》就专门引述孔子的话来为自己论证:“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三是知行合一,勤思笃行学。孔子在教育儿子伯鱼时指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诗,可以通晓文化典籍,进而明辨义理是非;学礼,可以懂得规矩之道,进而克己奉公。在学习方法上,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注重对知识反复琢磨、对道理勤于实践,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理想状态。

孔子学以修身的思想告诉我们:修身律己是从政之基,勤学笃行是修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提升自身政德修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远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读书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以学固本、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兴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学在脑中、记在心里,行于脚下,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