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这个字,值得一生遵行
发布日期: 2018-09-22 浏览次数:170 来源:山东画报 作者:杨朝明
    孔子教人修文德,立忠信,弟子们自然都希望精准理解,把握要点。子贡是一位头脑清晰、干净利落的人,有一天,他请教孔子:“老师,有没有这样一个字,可以终身实践和奉行呢?”孔子说:“如果要一个字的话,那大概就是‘恕’吧。”
    一个“恕”字,值得一生遵行!那么,这个字何以如此重要?
    其实,“恕”字还真的非常奇妙!它可以说就是孔子修身学说的精髓与根本所在。
    这个“恕”常与“忠”联在一起说,孔子学说可用“忠恕”来概括。一天,孔子与曾参等人在一起。孔子说:“曾参呀,我的所有学问可以用‘一’贯通起来。”曾子很理解,顺口应承说“是。”孔子说完话就出去了,其他弟子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夫子的学问,只不过是‘忠恕’而已。” 
    孔子说的“一”,曾子概括为“忠恕”,二者当然是相通的!孔子学说博大精深,他所说的“一”可不简单!他认为世界原初时的状态是“太一”,现实世界是由“太一”化生而来,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易传》则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又有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处理现实世界这一对又一对的关系,就必须有一个“一”的思维。
    孔子说“一”,又说“太一”,其实他是在谈论天下之“达道”的根源。“达道”就是“大道”,按照《中庸》所说,天下的“达道”无非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就是天下最基本的人伦关系。按曾子的提示,处理这些两两相对的关系时,就要尽力做到“忠恕”,换句话说,就是把每一对关系都进行“一体”的思考,作为“整体”进行思考,。做人做到“忠恕”,就能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便是那个贯通孔子之道的“一”了。
    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想到老子为什么说“道生一”,他为什么格外强调“得一”,强调“载营魄抱一”。他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应该与孔子一样,也是为人处世的方式。
    曾子不愧是孔子的优秀弟子,他对孔子学说的理解很准确。因为孔子所倡导的就是在“修己”基础上“推己”。孔子之道无非就是“忠恕之道”。他将“忠”与“恕”分开说,“忠”是修养自身,“恕”是推己及人。就二者的关系说,“忠”是人们修养的基础与根本,“恕”是为人处世的境界和要点。
    子贡曾说:“我不愿别人把不义的事情强加于我,我也不想把不义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子贡与孔子常常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孔子直截了当地说子贡:“赐呀,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觉得要真正做到做到“恕”是不容易的。孔子曾对子路说,修己以使自己庄重恭敬,修己以能安顿百姓,进而修己以安顿天下。要踏踏实实做到“修己以安天下”,恐怕连尧、舜这样的圣人也会担心自己做不到呢!
    在孔子的心目中,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忠恕”,他距离“道”就很近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看作是孔子对“恕”的解释。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道理,看起来人人可为的事情,恰恰需要进行极大的努力。比如,我们人人都不难做到“亲亲”,也就是做到孝敬父母,但未必真的能将这种爱心放大。因为一个简单的逻辑是,人只有“亲亲”,才能“不独亲其亲”,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能“泛爱众”,才能让世界充满爱!
    于是,我们理解了,为什么在《孔子家语》里面有一篇《三恕》,为什么孔子把“恕”道称为“君子之道”。正因为“恕”是作为修身的方式而出现,孔子才一再特别加以强调。原来“恕”就是《大学》里所说的“絜矩之道”,就是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我们如果真的做到“恕”,勉力而行,言行一致,就可能出现神奇的效果,就不难修养成为敦厚的君子。(来源:《山东画报》 作者:杨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