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讲坛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春秋讲坛 >
2018年春秋讲坛第五讲 林存光:孔孟儒家论师友之道
发布日期: 2018-04-13 浏览次数:183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华静静
    4月12日上午,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2018年第五讲(总第八十讲)在孔子研究院圆桌会议室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林存光教授主讲《孔孟儒家论师友之道》。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陈晓霞,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师生代表,济宁立德国学院、曲阜儒学新院职工代表以及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聆听了讲座。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副部长、尼山学者路则权副研究员主持了讲座。
    讲座中,林存光从“无友不如己者”义解分疏,讲学修德、责善辅仁——孔孟论师友之道,孔孟师友之道的学派属性、政治意蕴与伦理意义等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他提出,孔孟论师友之道重在强调向他人学习的开放观念及态度,其目的不仅是个人的修德明道,更在于建立一种师友以道义相交的精神共同体,进而力图在公共政治领域推广师友之道,以塑造一种协同合作的道义性政治关系来实现治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林存光从中西方关于历史和历史研究的思索引入,提出历史研究的实质是在自己的心灵中激活传统古人的思想,主张将经典解读放到孔孟思想整体脉络中,把握其根本用意。关于《论语》中“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林存光列举阐释了历来注家的四种主要解释:其一,求胜己者为友。梁朝经学家皇侃直接以“胜己”解释此句。到宋代,“胜己”说逐渐成为主流观点,朱熹亦取“胜己”之义。对于这一解释内含的无法与人交友的自我悖论,朱子认为,“圣人此言,但教人求友之法耳”,并不教人绝人于友道。此外,“无友不如己者”,不仅体现为德行方面的要求,亦可体现为学业才识方面的要求。其二,不与忠信不如己者为友。这种解读直承前一句“主忠信”而反言之,着重从不如己者的具体道德品质来阐明不能与之为友的道理。其三,与如己者为友。这种解读认为“如”是如同、相似、均齐、匹敌之义,“如己者”就是指与自己志同道合或德业相仿之人。其四,没有朋友不如自己。这一解说是以南怀瑾和李泽厚为代表的今人的新解,在他们看来,“无友不如己者”并非孔子教人慎于择友的告诫之词,而是鼓励人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劝勉之词。
    关于孔子训言的本义和孔孟论师友之道,林存光从师道和友道两个方面进行探究阐述。就师道而言,他结合《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孔子语录,提出孔子之所谓师者,重在强调开放的向他人学习的观念;孔子对于具体的师生关系并不取单向性的教条观点和僵固看法,相反,孔子认为学生亦可以在学问上启发老师,甚至可以“当仁不让于师”;而孟子深得孔子充分开放的学习和师道观的宗旨,与孔子精神一脉相承。就孔孟所论友道之精义,他提出朋友相交当以忠信为主,以责善辅仁、增进德性为目的,交友之损益利害关系,孔孟皆是本乎学而言师言友。由此可见,孔子所谓“无友不如己者”,绝非教人对不如己者一概摒弃拒斥,而是意在教人主动求友以辅助增进自身的德性品格修养。此外,孔子在教人“无友不如己者”的同时,亦明确反对过犹不及;孔孟所论师友之道,虽力主激励向他人学习的开放精神,却不取毫无原则的乡愿态度,主张对于贤者应学其长而思与齐,对于不贤者,应内自省而舍其短;慎择良师贤友,远离不忠信之人,拒斥乡愿不肖之流。
    最后,林存光从学派属性、政治意蕴、伦理意义三个方面对孔孟师友之道进行深入阐释。其一,孔孟所论师友之道的核心要旨是与其学派属性密不可分的。孔孟论师说友,不仅关注个人自我道德修养问题,更是要建立群居讲习的精神共同体,而这一精神共同体理应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友谊和共同追求与维护道义的基础上。对比先秦其他诸子学派,孔孟所论师友之道对于维系和强化儒家相对独立而特殊的学派属性,发挥了决定性的思想影响和规范作用。其二,除了讲学立教、修德明道,孔孟更希望能将师友之道推广实行于君臣关系和公共政治领域,以师友之道塑造引导君道,以便实现治平天下的根本政治目标。其三,作为五伦之一,友道在维护和促进其他四伦关系良性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有益无弊的人际关系,具有更广泛而深刻的伦理意义。
    林存光教授关于孔孟儒家论师友之道的精到见解内涵深厚,旁征博引,让大家受益匪浅,引起大家的广泛兴趣和讨论。讲座之后,林教授就当前的政德教育、社会教化、“忠”的内涵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刘续兵认为,林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要求我院同仁今后做研究要放开眼光,在吃透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阅读西方相关书籍,借以关照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孔子研究院将向社会推出推荐阅读书目,关注社会文化建设,关注现实问题。
    路则权在总结中谈到,林老师每次讲座,总能给我们诸多启发。比如,他用西方历史哲学家提出的“历史重演”说理解《论语》,这类似于孟子说的“知人论世”,或陈寅恪说的“同情之了解”,不啻为一种较好的理路。再如,《论语》的简约对话体裁,有时会被遗憾的认为资讯过少而无法证实。但我们也深知,语言本身是有限制的,语言书写不能代替社会历史的多个面向。正是这种语录体,使得孔子思想的内涵更具开放性和可能性。第三,林老师今天所讲的“师友之道”,对我们今天重建师生、朋友关系有诸多启发。我们都知道,孔子是至圣先师,但《论语》中弟子并未称孔子为“师”。也就是说,正是孔子及其孔门后学,把“师”的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文化意义越来越彰显。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师”“友”两个概念的重叠与差异,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处理好师友之道。总之,林老师提出的在儒学研究中,潜心经典,参照西学,在我们治学中务必高度重视。
    2018年的春秋讲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重要讲话为宗旨,立足于儒学研究的“登峰”与“落地”,集中在“四书”研究、礼乐文明、海外传播等几个领域,继续开展好春秋讲坛进校园、进乡村、进海外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儒学的研究与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普及搭建平台。(图/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