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树立中国文化立场 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发布日期: 2018-03-11 浏览次数:168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歌、曹昆
    “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慢慢地走进它”“我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才知道中国文化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不言而喻的”……
    在与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的交谈中,深感其肩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命的自觉。
    从高考选择理工科改为文科,走上了儒学研究之路,我们也被他探寻履职初心的“幸福”所感动。
图说: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在中国政协文史馆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谢婷摄
    传统文化发展迎来了春天:认识需要正本清源
    2013年11月26日,对于杨朝明委员来讲,是一个永远铭记的重要日子。
    当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作为在孔子故里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来讲,感受是非常明确,非常清晰的。这些年,传统文化回归让人们感到非常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的讲话,让我们很多在场的人都感觉到将迎来传统文化的春天。”杨朝明委员向记者讲述到,从近代以来,我们遭受了太多的屈辱,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于传统文化逐步走出迷茫的过程。
    “从个人研究的感受而言,我觉得传统文化需要慢慢地走进它。我们恢复传统、弘扬传统需要一个过程。”杨朝明委员说, 我们在反思中国落后原因的时候,可能过于迁怒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认识,我们确确实实需要一个正本清源的过程。
    “如果按照文化的层级理论,有表层的物质形态,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哲学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深层文化是我们的价值,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审美,是我们的荣辱道德,这很关键。”杨朝明委员向我们强调,之所以要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是因为如果心灵问题不解决,我们价值道德信仰问题不解决,就没有办法形成一种合力。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种信仰其实就是价值观的信仰,一种道德信仰。当我们达到万物一心的时候,就形成无比的力量,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深层意义之所在。
    树立起中国文化立场:加强文化的自知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怎么样才能自信?杨朝明委员认为,首先要解决“自知”的问题,没有文化自知就没有文化自信。他告诉记者,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才有可能自信于我们的文化,才能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和谐地生活千年。我们只有文化自知,才能建立起文化自信。“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自然就应当承担很多,应当思考更多。”
    弘扬传统文化,对我们文化自信具有根本性的帮助。“我们的文化,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树,它的根扎得很深,孔子以前几千年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儒家形成以后这是文化的主干,这个文化影响了我们中国人。”杨朝明委员形象地谈到,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文化大树结出了不同的文明花果,所以我们只有了解到我们自己的文化深层的价值和意义,才会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建设、改革实际上都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因为我们的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我们要树立起中国文化的立场。” 杨朝明委员告诉记者,我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才知道中国文化是我们的立足点。我们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们国家对于传统文化日益重视,这种喜悦源自于中国人找回自己的民族自信,这种自信的‘根’就来自于传统文化。” 杨朝明委员说。
    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以“孔子学院”为纽带连接世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论语》的开篇之语。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话作为欢迎来自世界各国嘉宾及专家学者的开场白。
    杨朝明委员认为,中国的儒学就是教人如何做好人,使人心和谐,人际和谐,使人和社会、人和自然和谐,使国与国之间和谐。所以,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要和世界对话,必须彼此之间互相了解。”谈及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国门这一话题,杨朝明委员向记者谈起了一个小故事:“我原来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工作的时候,接待一批美国青年,墙上挂着一幅孔子像,我问这些年轻人他是谁?他们都不知道,这在我们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实际是一个缩影,当然西方也有一些汉学家,但是数量还是很少。”
    杨朝明委员强调,在和外国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可能远远比不了中国对于世界的了解。中国的和平理念、中国的文化特性、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如果世界不了解,中国就没有办法融入世界,世界也没有办法和中国进行对话。“所以,孔子学院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对话窗口,这是十分必要的。”
    探寻传统文化的初心: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是1981年上大学,我1980年考理科没考上,后来改了文科,那个时候自己万万想不到能走向这个研究,但是一步一步走进我们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非常自豪。”回想自己走进儒学研究的世界,杨朝明委员言语间透露着一股子的自信和幸福。
    “如果要谈初心的话,我觉得孔子的初心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研究一个人心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同世界。这是孔子的理想。”
    杨朝明委员向记者讲述,自己的研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被传统文化内在的精髓所吸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表达得非常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也应该牢记这种使命,去认识到自己有幸于这个时代,自己也有责于这个时代。” 杨朝明委员向记者强调,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研究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初心,这非常非常重要。(来源:人民网 来源:人民网 责编:张歌、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