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之分组研讨
发布日期: 2017-09-28 浏览次数:102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宋振中 李静
       2017年9月27日上午,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在孔子研究院隆重开幕。
       当日下午,举行了青年博士论坛分组学术研讨,按照“儒家信仰的特质”“礼乐文明与历代中国”“儒家智慧与礼仪之邦重塑”“中华礼乐与人类共同价值”四个分议题,分四组进行,共开展了八场学术研讨。贵州大学赵永刚教授,浙江大学贾海生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成积春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光胜教授,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林桂榛副教授,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程奇立教授,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解光宇教授等担任评议导师,分别就四个分议题进行了精彩点评。
       就儒家信仰的特质而言,青年学者们从信仰的层面深入探究儒家思想,认为儒学信仰真实存在,以“百姓日用平常而不知”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比如中国人常常以道德自律的方式维持某种秩序,其实就是儒家信仰最朴素的表现形式。孔子及儒家思想,注重文以化人,德礼并重,立足道德实践,弘扬家国情怀,追求社会道义,主张从心灵秩序到社会秩序的积极拓展,积淀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蕴涵着深刻的实践哲学特质与治国理政智慧。儒家信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历史传承意义和价值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信仰框架。研究儒家信仰的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和呼应,有利于我们从源头上追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理论支撑,更好的弘扬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真谛和光辉。
       就礼乐文明与历代中国而言,青年学者们从历史的角度阐释礼乐文明,认为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相对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约束,由外到内,对意志的磨炼,从而体现为自我行为的规范。乐是对礼的一种补充。礼乐文明不仅是历代中国社会的投影,同时也推动了传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礼,时为大”,礼仪的变化与社会礼仪观念的转变、民间风俗对礼仪制度的影响等因素密不可分。现代中国,不仅要广泛吸收世界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更应该继承和弘扬自身的优秀传统,传承弘扬我们的中华礼乐文明。只有扎根于礼乐文明的沃土,才能培育文质彬彬的现代国民,塑造文明友善的公序良俗,培育积极健康的人伦道德,使中国真正成为受世界人民敬重的“礼义之邦”。
       就儒家智慧与礼仪之邦重塑而言,青年学者们深入探究儒家的智慧并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了经典对“礼”、“礼仪”的论述,认为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礼”的国家,“礼者,理也”。中国的传统政治是一个德化的政治,孔子的“德政”思想不可避免的反映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上面,华夏在处理与四夷关系上带有德化的色彩,最高执政者必须能够“明德”,还要讲信修睦,这样才能协和万邦。协和万邦是儒家智慧“和”的终极目标,“和”孕育于春秋之际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呈现出和为贵、仁为内核、礼为规范、和而不同、致中庸等鲜明特质。近年来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活动的相继举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通过学术性与民间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世界范围内儒家文化的传播和不同文明对话,是对儒家“和”的智慧的现代化实践,也是当今弘扬中华文化、重塑礼仪之邦的有益尝试。
       就中华礼乐与人类共同价值而言,青年学者们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展开探讨,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乐涉及层面非常广,无论是典章制度、朝政法规,还是伦理规范、民间礼仪礼俗,都属于礼的范畴,协调人际交往、维系社会秩序、动员社会、凝聚人心等都离不开礼乐。同时,礼乐本于人的情感生活,尽管时代不同,地域差异,人的情感仍是相互沟通的。礼乐教化意义重大,礼乐精神影响深远。我们应把握传统礼乐文化复兴的契机,系统研究礼乐,解析传统以礼乐教化为核心的“生活哲学”的内在结构,这对于当前文化建设以及探索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