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孔子研究院开展“学而会讲”(二)
发布日期: 2017-04-28 浏览次数:145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学术交流部供稿
       2017年4月28日,孔子研究院开展“学而会讲”活动之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泰山学者林存光教授与尼山学者路则权副研究员联合发起举办此次会讲,围绕《儒学视域下解读<人民的名义>》这一主题进行会讲。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王钧林,副院长刘续兵副研究员,泰山学者、尼山学者团队成员以及其他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讲活动。
       林存光认为《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反映出诸多的问题。从儒家的角度看,可以从民本的角度、人民的角度来理解,其中重点涉及的“民为邦本”、“负责任的政府”等概念值得我们思考。“民为邦本”强调政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促进人民的福祉。“负责任的政府”强调统治者有责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出负责任的回应,保障人民的正当权利。我们要阐扬中国的民本思想,含射西方的民治观念,接受接纳民主的观念,使民本更好的实现。儒家强调天下为公,政治的公共性、权利的公共性。中国典型的人情社会,需要理清贤能政治和人情社会的关系,以及在权力的正当行使过程中,德性修养和制度规则的重要性。
       王钧林认为《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呈现了腐败这个社会大问题。我们的讨论不能局限于剧中的某个细节,而应在大视野之下看待反腐问题,思考儒家的治国理念,求得根本解决之道。任何一种制度都存在一个理念,在理念上,历代学者都在探讨根本解决之道,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并未真正解决。反腐就是要还人民一个公正,因而,反腐要达到换人民以公正的高度。
       刘续兵指出,《人民的名义》作为反腐题材电视剧,一播出即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该剧形象地揭示出反腐斗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表示,一个人要有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同时提出将时事热点与研究领域相结合,以“观后感”等形式将受到的启发或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表达出来。
       路则权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予以解读,指出行使公共权力应着眼于公共事务领域,而不应在私人领域。古今中外,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类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在人情社会里。我们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情温暖,在工作中要讲公平正义,在生活中要讲人情、讲仁义。国家权力渗透到地方,离不开当地的文化,需要因地制宜;利用法制、政德教育等形式进行反腐并不能完全抑制腐败的滋生,我们更应该考虑体制背后的理论问题。
       其他参与者也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或就这部剧的反腐主题,或针对剧中的某些细节问题展开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