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安乐哲儒学大家国际研讨会(第六场)
发布日期: 2017-05-11 浏览次数:151 来源:未知 作者:宋振中
        2017年5月7日上午,安乐哲儒学大家“人是‘生而既成’还是‘行之而成’国际研讨会”第六场学术活动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北京大学的干春松教授主持了本场学术活动。卫斯理大学的爱丽丝•斯普林格副教授以《人啊,太是人为中心:对人文主义概念的两个挑战》为题作学术演讲,东西方中心的彼得•何少柯教授以《算计系统经验深陷困境时代的人格和政治:恻隐而成仁情怀关系性伦理愿景》为题分别作学术演讲。
        爱丽丝•斯普林格分析了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兽、人与动物、人与“被标记了”的人以及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概念差异,指出要专注于“人”这个概念就意味着要排除(非人类的)动物和生态环境、“标记”方式(非直接的人类变种)以及混合技术性媒介这些替代性的概念。她认为,我们现在正面临着生态困境,“行之而成”的概念变得异常重要。我们不是用心灵或者精神去感知世界,而是用知觉灵敏的身体,去欣赏、聆听、品味、触摸周围的一切。在人文主义的框架下,有些界限变得模糊,唯独“没有被标记的”人这一界定更加清晰。面对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她认为从来都没有纯粹的技术,任何作用于事物的技术都无法从伦理困境中完全解脱出来;人工智能是物质活动的异化,它会逐渐消灭自己本身和物质活动之间的区别,从而对物质活动产生威胁。
       彼得•何少柯系统分析了数字唯我主义的结构动力及其危害,提出通过佛家慈悲向善的关系性伦理解决当今人类经验的转变下面临的伦理困境。他认为,当今时代,我们面临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为实现个人需求和利益的数字化唯我主义,最紧迫的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由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系统内部与系统间深层冲突造成的伦理困境,这种困境不仅与个人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全球的,佛家慈悲向善的关系性伦理有利于解决当下面临的伦理困境。
        与会学者还就“人”的概念、人工智能、现代科技等问题与爱丽丝和彼得进行了深入讨论。